国内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综述(2009—2018)

2019-11-27 07:15:24王雪梅朱神海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王雪梅,朱神海

(1.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务处,上海200083;2.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3.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一、引言

教育部2015 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到2020 年,要认定3000 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①参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416_189454.html。。而2018 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 号)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②参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9 年4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启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五类“金课”,即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做好“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等工作③参见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601/twwd/201904/t20190429_380086.html。。在此背景下,本文跨时10 个年度(2009—2018),拟对国内研究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语境下高校英语“金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检索与统计

2019 年4 月,笔者借助中国知网(CNKI)平台开展了文献检索工作。首先,以“网络教学”为关键词,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含扩展版)外语类和教育类期刊为文献来源,进行了检索。然后,通过对论文篇名的归类分析,确定了本研究的检索关键词,即网络英语教学、在线英语教学、泛在英语学习、MOOC/慕课英语教学、虚拟英语教学、SPOC/私播课英语教学、混合式英语教学、数字英语教学、远程英语教学、智慧英语教学等。最后,基于这些检索关键词,选择同样文献来源,对2009—2018 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在排除中小学研究论文、书评以及会讯等文献之后,共计得到样本论文161篇。统计结果表明,2009 年相关期刊刊发的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最多(32 篇),此后数量有所下降(见图1)。

图1 2009—2018 年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发文统计

笔者对发表于2009 年的论文引言部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多数论文都以2007 年教育部发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研究背景。该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④参见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846/200711/28924.html。。这或可解释为何2009 年发文数量相对较多。2009—2018 年间,发表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期刊为《外语电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外语界》和《外语学刊》(见图2)。由图2 可知,《外语电化教学》位列第一,这与其性质与特色有关:该期刊旨在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外语教学与外语研究,重点聚焦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度较高。

图2 2009—2018 年刊发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论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期刊

三、研究主题分析

笔者采用标题关键词编码的方法,将161 篇相关文献按主题分为五类。按照发文数量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主体和其他(见图3)。下面,我们将分别加以论述。

图3 2009—2018 年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主题分类情况

(一)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依照某种理论来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者们一般倾向于依托一定的理论,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构建基于理论的实践模式。如董洪学、初胜华(2010)以输入假设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基于计算机网络语料库驱动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二是探索基于校本的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者们结合所在学校的特点和特色,针对具体的网络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如邓颖玲(2009)以国家精品课程“英语视听说”为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教学的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又如李迟、谢小苑(2013)依托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探讨了融角色、场景、功能和信息知识于一体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再如梁丁强、于建华(2018)以建构主义与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扬州大学开设的“新闻英语”SPOC 课程为例,通过整合课堂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面授和课外线上自主协作学习,设计并实施了基于“1+2+X”校本特色的ESP 混合式教学模式。三是结合不断更新的教育技术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慕课、泛在学习、智慧学习等教育技术理念的发展,研究者们不断创新已有的网络教学模式。如胡杰辉、伍忠杰(2014)调查了学生对基于MOOC 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提出MOOC 和翻转课堂的协同有利于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深度融合。四是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青睐。诸多高校结合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如张欢瑞等(2018)从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视角出发,对清华大学“基础英语听说”课程基于“生活英语听说”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

综上可知,教学模式研究虽然视角不同,但多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石,并结合实践对所建构的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可行性和有效性等进行了验证。此外,相关研究密切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为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二)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是网络教学的灵魂,是网络教学模式的具体化。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包括设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思路、开展教学评价等不同环节。2009—2018 年间,国内出现了一批以听说读写译课程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如赵美娟等 2012;郭万群 2013;杨港、赵蓉 2013),这些研究多聚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强调教学的交互性和多模态化。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之外,有些研究者还探索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如周芹芹(2009)以“商务交际英语”课程为例,探究了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各种学习支架的作用。

总之,高校网络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既涉及大学英语课程,也涉及专业英语课程,主要体现了“三基”理念,即基于相关理论、相关课程和相关平台。

(三)教学资源研究

教学资源是网络英语教学的必要保障。2004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初步确定全国180 所高校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⑤参见《关于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4〕 21 号),网址为http://www.moe.gov.cn/s78/A08/s4532/201001/t20100129_93342.html。,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网络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教学资源研究主要聚焦资源库建设、学习资源设计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资源库建设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而大部分英语教师常对其望而却步。尽管如此,国内还是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对资源库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如门斌(2009)利用ASP、SQL Server 2000、Dreamweaver MX 等开发工具,建立了包含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素材的网络英语教学资源库,使学生能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如何针对具体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方面,研究者们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展开了相关探讨。如鲁子问、杨继龙(2015)以“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就基于自我领导路径的学习资源的设计展开研究。他们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来设计行为聚焦资源、自然奖赏资源和建设性思维资源,让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英语学习活动,逐渐形成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此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也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如魏军梅(2009:57)针对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定制虚拟情境、可自然交互、可提供私有和共享学习空间以及多种学习模式的虚拟体验口语教学平台解决方案”;刘青等(2013)探讨了网络外语教学平台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总之,教学资源研究大多围绕具体课程展开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的内容。事实上,无论开发何种教学资源,都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我们认为,鉴于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其积极性和能动性,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四)教学主体研究

学生与教师共同构成网络英语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研究主要涵盖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其一,在自主学习方面,陈琦(2011)结合案例,对远程英语教学背景下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进行了探讨。研究者认为,可通过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等途径来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二,在学习策略方面,肖俊洪(2012:49)的研究发现,成功远程英语学习者往往运用一些“具有鲜明的理性成分”的英语学习策略来弥补“熟能生巧”中“熟”的不足。其三,在学习动机方面,刘文宇、查吉安(2009)对大连理工大学不同学历的180 名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不同的英语学习动机因素与性别、教育水平、生源地相关。戴朝晖、陈坚林(2016:39)发现“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相互作用,对翻转课堂学习适应性、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与环境、互动与评价、合作学习及教师作用产生影响”。

网络英语教学的另一主体是教师,其负责教学的具体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策略研究。如崔晓霞(2009)以西南地区高校英语教师实施网络教学的情况为依据,测量了教师对网络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为策略、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感知度。二是教师的生态位研究。如周颖(2012)从学生的角度对网络英语教学中教师的生态位进行了探讨。研究者认为,教师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应以新角色来适应新的生态位,积极促进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转。

综上,2009—2018 年间,在教学主体研究领域,对学生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学习、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对教师的研究除了传统的教学策略研究之外,教师的生态位研究也引起了一定关注,但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匮乏,且缺乏持续性和延伸性。

(五)其他研究

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的其他研究主要涉及教学评价和国别研究。教学评价是网络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对网络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反拨作用。网络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故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学习评价因素。基于此,惠兆阳等(2012)构建了大学英语网络学习量化与非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评价模型,用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对评价模型进行了计算机编程。鉴于教学设计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学评价应聚焦教学设计,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郭淑青、仇晓春(2017)采用以首要教学原理为基础的十原理分析框架,编制了慕课教学设计质量调查问卷,对陕西部分高校的35 门英语慕课进行了评估。他们提出,应基于统一的规范与标准来设计慕课。此外,教学评价还应注重结果导向,即评价网络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任杨、何高大(2014)从教师、学习者、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多维层面,对网络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从研究视角、关键问题、发展路径等方面入手对该类研究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2009—2018 年间,国内高校网络英语教学评价研究大多只挖掘了一些影响因素,缺乏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

国别研究主要聚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如马武林、张晓鹏(2014)在对英国爱丁堡大学“电子学习与数字文化”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分析的前提下,阐述了MOOCs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提出大学英语课程MOOCs 化、选修化、教师专业化,以及国际MOOCs 校本化等建议。当前,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的国别研究主要局限于英美国家,且尚停留在介绍层面,缺乏不同英语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

四、研究特点分析

通过分析近10 年发表在CSSCI 外语类和教育类期刊上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时代性强、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等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时代性强。这主要体现在技术和政策两个层面:一方面,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动教育技术的变革,促进高校网络教学的改革。从QQ 平台到微博、微信平台,从网络多媒体课堂到翻转课堂、慕课、私播课、泛在学习以及云课堂,均体现出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内容的时代性。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部越来越强调信息技术在外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相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或指南的研制均紧密结合时代特征,这些政策文件对高校网络英语教学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第二,研究视角多元化。多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技术与教师、学生的融合,以及宏观模式与微观教学策略的互补上。首先,既有从宏观上对高校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的研究,也有以某一具体课型为例,从微观上对网络英语教学设计进行阐析的研究。其次,既有在技术层面探讨网络英语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也有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网络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的研究。最后,既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的关注,也有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策略、反思能力等的研究。

第三,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质量。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既有对教学特征、原则、模式的思辨研究,也有对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多种网络交互教学的比较研究,还有针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总之,在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领域,量化研究、质化研究、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研究并存;数据搜集方式主要包括文献梳理、课堂观察、语言测试、视频录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教学反思、个人总结等,其中问卷调查运用最多;所使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SPSS 统计分析、语料库统计分析等。

五、启示与建议

2019 年4 月,中国慕课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表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用优质慕课资源补齐区域和校际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短板,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慕课学习内容、模式和方法,开辟慕课未来发展新境界⑥参见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ztzl/ztzl_zxkf/201904/t20190418_378663.html。。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外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两者的深度融合大有可为,“这个领域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去实践与探索”(王守仁 2017:63)。2009—2018 年间,国内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尚需进一步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融合式研究欠缺

近年来,翻转课堂、慕课、私播课等多种网络教学形式不断涌现,但对于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还不够。究其原因,与大部分英语教师缺乏教育技术学背景有关。从近10 年来我国高校网络英语教学资源研究来看,大部分成果聚焦网络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等,却忽略了海量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英语教学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整合后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何以“金课”建设为契机,从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入手,使其拥有梳理大数据,汇总优质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实证比较研究不足

网络教学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相比,在打破时空限制方面存在优势,但其教学效果是否一定优于传统教学值得考量。Reza(2014)对伊朗英语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混合的教学方式。Alhamami (2018)调查了语言学习者对网络教学和传统面对面教学的态度,结果表明,语言学习者更青睐于传统面对面教学。基于国际研究的最新趋势,我们认为只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提高网络英语教学效果。这就需要研究者从多维视角开展对比研究,不仅要考虑物理空间层面的对比,还要考虑心理及社会交往层面的对比。

(三)对教师情感、态度和动机的研究不足

近年来,国外学者(如Serkan 2013;Røkenes&Krumsvik 2016)已经对网络英语教学中的教师情感、态度和动机有所关注。尽管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注重发展信息技术素养,并努力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但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各类软件和工具持畏惧心理,对网络英语教学心怀“想用却不敢用”“感觉有用但无法实用”的复杂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更新。因此,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对教师在网络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关注,并提供相关指导,从而为网络英语教学提供源动力。

(四)偏教轻学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是网络英语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研究相对比较重视教师教学环节,不太重视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这种偏教轻学的教学设计研究倾向很容易导致教学脱离学生需求,最终异化为以教为中心、为教而教。因此,今后的网络英语教学设计研究不仅要突出“三基”理念,而且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需求,进而为设计具有梯度的、恰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提供理据。

(五)对网络英语教学空间的研究不足

齐军(2011:13)提出,教学空间是“以教学活动的发生为存在的前提,由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场所、设施、参与者等各因素之间所释放出来的教学影响共同构成的一种存在样态”。与传统教学空间相比,网络教学空间具有更强的动态发展性,不仅教学距离和教学媒介发生了变化,师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互动形式与内涵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值得一提的是,K12 英语教育产品“腾讯英语君”正在尝试“P.I.E”模型——个性化(Personalized)、智慧化(Intelligent)、公平化(Equity),试图借助音素级的评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iTutorGroup 则在研究实时同步学习、个性化虚拟教学,这些探索势必将进一步影响网络英语教学空间的嬗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国内学界尚未对网络英语教学空间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加强人工智能背景下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总之,诚如《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所指出的,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②。而《2019 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杭州宣言》明确将“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深度融合”列为八项行动之一,号召英语教育工作者“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⑦参见https://tesol.i21st.cn/2019/25330.html。,共同推进中国英语教育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分析国内高校网络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深入做好相关研究,为提升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