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菲
(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进入初中阶段后,数学课程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和小学数学相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作为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特别是要学会自我探究,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1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弱化。数学教学和学习,本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而在实际课堂中,却常常变成了以老师为主的教学过程。很多老师一味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循规蹈矩,竖耳端听。教学中生怕学生弄不懂,听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但过多地诉诸纯理论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创新就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同时,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1.2 “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所有问题都是由教师设计提出,由学生讨论回答。这种方式虽然传统古板一些,但如果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回答,也还有一定的教学作用。但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那么学生的积极情感肯定更会受到挫伤,产生对课堂和学习的抵触。另一方面,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常常使得数学教学流于形式,放而不开,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 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指导。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喜欢一贯听教师讲课,他们更加喜欢在课外学习知识。初中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更倾向于了解认识新鲜事物,所以教师应该结合书本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有趣的事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使他们对所学习内容留下更深刻印象。比如,在教学矩形、圆形、点、线、面等几何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讲一下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涉及的数学家。在教学圆周率时,教师可以讲一下祖冲之的学习历程,告诉学生人们为了纪念祖冲之,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情境,往往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指导。教师可以抓住初中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指导。比如,在学生学习正方体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正方体盒子,结合正方体有关知识更好地了解和运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全面掌握了课本内容,而且提升了自己的理解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天要预习一下课本上的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2.3 结合实际巩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信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让数学走进自己的世界,发现数学对于现实生活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生活走进数学的课堂,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具体,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到的经验课堂化,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为有趣且容易接受的事物,让学生明白热爱数学就可以从中获得乐趣,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以学习到有关数学的知识。
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数学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都需要情景的代入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的情景带入其实更为容易。比如,在教授计算火车通过大桥的速度时,就可以播放一段相同情景的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火车头尾通过桥头和桥尾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火车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题目的含义,更好的解决问题。
3.2 观察情境,展开联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操作、教学游戏、制作教学模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其产生诸多的问题,并对自己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究。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实验或者游戏,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也加深了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英文字母和各国国旗中对称轴的游戏,以及联想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来加深学生对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理解。
3.3 自学、联想、解疑及归纳。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学习链条的一次重新构建。首先是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去发现问题和不足,紧接着产生联想,继而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最终得出答案。最后,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归纳总结,完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此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主动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数学课堂枯燥的问题,通过兴趣激发和学法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