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霞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油田迎宾小学;,辽宁 盘锦 124010)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造型体验,更好地感受美术学科的乐趣,以此强化学生的美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促进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在进行立体造型训练时,应做好事前准备,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集造型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累更多的基础生活经验,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折树干、破坏公物,并向学生灌输“废物利用”的创新观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的立体造型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造型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让学生欣赏生态链条的模板图,该作品的材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彩色泡沫,在拼图中有鲸鱼、大象、狮子、斑马、小鸟、乌龟等各种动物,向学生灌输“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通过这件作品的欣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掌握更多的生态知识,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立体造型灵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如,让学生欣赏有铅笔做成的果盘,该作品的材料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铅笔,向学生灌输“一物多用”的创新理念,以此培养学生得发散性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促进当代小学生的长足发展。
(1)采用“一物多型、一型多法”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绘画图案与立体造型进行大胆想象,并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同主题创作,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例如,在学习《我设计的自行车》这节课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有的学生用沙子拼成自行车图案;有的学生用树枝拼成自行车图案;有的学生则用折纸的形式叠出了“自行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立体造型能力,进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2)通过造型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学情,设计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登山游戏》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教室里的桌子与凳子搭成“高山”,将呼啦圈作为登山的门洞,让学生在课堂感受“登山”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促进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3)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作用,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积极的教学评价,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应大量运用“你太棒了!”、“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构思!”、“你真是一个小美术家!”、“你比老师厉害多了!”等激励、赞赏性言语,强化学生的成就感,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美术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保障,对学生今后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加以重视,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设计更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的同时,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