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倩
(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 贵州 平塘 558300)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形成于20世纪70-80年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它强调以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进行思考,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实现任务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需要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主动研究课堂教学材料和设计课堂活动,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向探究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转变。
1.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英语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学习材料和媒体要素构成,应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通过对话、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2 言语、情境的真实性。真实性的语言材料是指以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交际为目的而不是以教学为目的语言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创设具体的“真实”的任务情境,使学生在完成这一“真实”的任务过程中,应用英语表达意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新知识,而且更应注重于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因此,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境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3 任务的合理性和实践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差异,在设计任务时应采用不同的任务类型,比如设计制作型、调查研究型、解决问题型等,以使学生们体会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学生形成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动力。任务执行要注重实践性,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并且要多样化。
1.4 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可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达到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的伙伴,也可根据学生能力优化组合,对于一些特别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及挑战性难度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1)任务的导入,教师可以借助标题讨论、图片评说、文化背景介绍和生活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本堂课将要涉及的话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2)呈现话题,进入任务,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3)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进行汇报。(4)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堂、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各种活动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给出优良等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具有多样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来调整学习策略,选择活动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英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遵循英语课堂言语情境的真实性,学生将相关学科知识和习得的语言知识应用于课堂实践,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且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教学的实施。作为教师,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并且不断地改进,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合学生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