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冰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怡乐镇强壮学校, 四川 宜宾644231)
前言: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关于小学科学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了地理、化学等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对于小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小学科学教学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课程更加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特别是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面的教师教,学生听课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师生之间应该采取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简约而不简单就需要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和环节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做好教学的准备环节,合理的安排相关的教育课程的要求,再来需要目标分层,给予小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
针对教学的过程一定要简约,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定要优化每一个教学的环节,既要重视每个重点,要做到教学做到简约,又要做到教学效果的不简单,根据教学的目标安排教学过程。例如教师设置单元的任务,根据教学的内容不断的递进教学的任务,找到小学生遗漏点,完善学生的作品。在《搭支架》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将班级分成3个小组,课前要小组成员准备旧报纸,胶水等等,教学的任务是让小组合作搭建一座高塔,思考的问题是(1)怎么样能够让高塔更加的坚固并且能够承受更多的东西?(2)用什么样子的结构才能够做到承受力最大,使用的材料最少?(3)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前提下,观察其他小组的作品,给出相对应的建议?如:小组(一):搭建成三角形立体的支架,高18厘米,能够承受8本书;小组(二):搭建长方形的高塔,高13厘米,能够承受5本书; 小组(三):搭建立体三角形的高塔,高19厘米,能够承受20本书。大家一起观察第三小组的作品并且给出建议,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作品。
总结: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构建“简约而不简单”的局面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设置成简约模式,这样使得小学生有更高的接受程度,使得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