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颖
(闽北卫生学校,福建 南平 354214)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医疗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上也要求中职医药卫生类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教育部提出“每年要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通过竞赛,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1],最终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养尤为关键[2]。本文以大赛为契机,探讨参赛选手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以期选拔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参赛选手。
选拔过程可概括为“四选”,即:初选基础知识,再选基本素养,三选专业素养,终选综合素养。经过4次筛选,最终选拔出本校最优秀的选手。
依据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年学生所学的课程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也包括人体解剖学等部分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成绩的高低客观上反映出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对待学业的态度差异。因此,在学生入学伊始,便可向学生发放技能比赛的通知,介绍参加护理技能比赛的意义以及第一学年成绩的重要性。第二学年开学初,依据前期基础知识成绩总分的高低和个人参赛意愿,每班选拔出20名选手。
由于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考核,对参赛选手的仪容仪表、形象气质、表情、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律能力、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基本素养都有较高要求。在初选完成后,由于入围选手较多,可立即进行侧重于基本素养的考核。再选通过面试方式进行。先让学生进行3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评委教师随机提问,依据学生的表现及回答情况予以评分。必要时,本环节要反复进行多重考核,最终让得分前20名的学生进入“三选”。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主要考核参赛选手的技能操作,要求选手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在第二学年学生学完护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程之后,学生已掌握护理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之间也逐渐显现出专业素养的差异性。因此,在学生第二学年期末开展三选,通过自制专业素养考核量表来评定最终成绩,得分前10名选手进入终选。自制专业素养考核量表见表1。
表1 自制专业素养考核量表
为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素养,自制专业素养考核量表中设计了总分为250分的考核体系,既突出考核学生专业素养中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又通过平时考核形式,对入围的20名选手在第二学年的学习进行了有效监督。
入围终选的都是较为优秀的选手,但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仍属于“纸上谈兵”范畴,需要在第三学年的临床实习中进行锻炼和提升。因此,在学生实习的中后期,开展终选。终选参照赛项及评分标准,以自制综合素养考核量表进行最终成绩评定,重点考核选手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以选拔出综合素养较高的4名选手。自制综合素养考核量表见表2。
表2 自制综合素养考核量表
为了与护理技能大赛对接,理论和实操考核均以大赛考核标准为指导,自制综合素养考核量表中设计了总分为250分的考核体系,以大赛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考核,并且通过平时考核形式,对入围的10名选手在终选前的集训强化进行了有效监督。
经过“四选”,最终入围的选手还需进一步打磨和培养。培养过程可概括为“四阶”,即:一阶礼仪观,二阶质量观,三阶细节观,四阶心理观。
强化选手的礼仪观念,在其装扮、举手投足、语言表达之间,均能体现护士角色,尽显人文关怀。
强化影响选手操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例如在静脉输液实操练习中,针对排气环节,做到一气呵成无气泡;进针环节,做到一针见血无返工。在CPR实操练习中,针对按压环节,做到既稳又准;针对吹气环节,做到准确有效。
以大赛考核标准为指导,在选手熟练操作的基础上,注重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手机、多媒体设备,将选手操作过程拍摄下来[3],然后与选手一起观看录制视频,分析每个操作步骤所花费的时间,哪句语言还可以精炼,哪个步骤要领还需要注意,哪些细节还需要修改;然后再练习,再分析,再强化,使选手的每处细节均达到大赛考核标准。
正式比赛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挑剔的考官,选手有时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需要选手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因此在每个步骤操作过程中多考虑几种结果和处理方案,如静脉穿刺一次没成功怎么办?吸氧时漏气怎么办?邀请不同的评委,组织多次模拟赛[4],提高选手的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通过“四选”的选拔和“四阶”的培养,提高了选手的参赛水平,使得选手在护理技能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