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忠,黄培健
(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5月25日—27日在江西省萍乡卫生职业学院举办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暨首届“华教杯”形态学在线大赛,有85所高职院校256名选手参赛。我院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7级3名学生组队首次参赛,竞赛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及临床应用、细菌检验(包含平板四分区划线、革兰染色及鉴定思路)、血糖和总蛋白测定及临床应用、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及临床应用和形态学检验5个项目。现对我院参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我院参赛的3名选手在全国参赛的85所高职院校中荣获个人一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2项、个人三等奖2项,并获得团体优秀奖,技能竞赛成绩见表1、2。
表1 我院选手参加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成绩
表2 我院选手参加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从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开始增设形态学检验项目,从第四届开始增加考试难度,本届(第六届)新加入病例分析题,难度进一步加大(见表3)。但从表1和表2中可知我院参赛选手此项目的成绩是所有项目中最好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表3 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形态学检验项目题目分值
(1)任课、辅导教师均为来自临床的双师型教师,清楚形态学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在上课和辅导时进行针对性讲解,且能以通俗易懂、形象的语言描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参赛学生为二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等以形态学为主的专业课程,基础较牢固。
(3)和其他竞赛项目相比,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几乎不受意外因素影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项目包括白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病例分析,3位选手整体完成尚可。这是由于培训所用的器材和比赛所用器材基本相同,学生操作比较熟练,并且对形态学和病例分析掌握较好。但也有一位选手由于在某些关键操作环节(吸样稀释、充池)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结果不准确出现低分。
此项目中两位选手基本能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一位选手失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试剂过少的情况下不会灵活使用移液管,导致结果不准且超时。另外,比赛中使用的分光光度计在训练时没有使用过,也影响了3位选手的操作。
此项目包括平板四分区划线、革兰染色及鉴定思路,3位选手整体完成不太理想,尤其是平板四分区划线。这和平时训练较少(经费有限,耗材不足)、无菌操作不过关有很大关系,还有比赛所用的革兰染色液不稳定也直接导致一位选手的结果错误。
仅一位选手参赛,成绩尚可,主要是对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所致(训练时没使用该仪器)。
由于本届参赛选手较多,赛程短,除了形态学检验项目外,其他比赛流程安排欠合理,导致选手在待考室等待时间过长(本院3位选手基本上从进场检录到比赛完成离场大约需5~6个小时),从而也影响到各选手的状态。
首先每位选手都是各院校选拔出来的技能高手,在体力、技术、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是体力耐力,第三才是技术。只有选手正常发挥,才能体现出真实水平,充分展示操作技能[1]。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指导教师(双师型)和学生必须吃透评分标准,强化操作关键环节和弱势项目的训练。
(2)训练要规范化。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各种“意外”,以锻炼学生随机应变能力。
(3)由于各比赛项目中的“临床应用”内容都是考查病例分析,故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安排,训练时加以强化。
(4)加强沟通,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通过模拟比赛、学生围观选手操作等方式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综观比赛全程,取得一定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反思。自从教育部于2008年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以来,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成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思路及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检验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效应[2],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教学质量[3-4],以实现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