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桂娟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0四中学校小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教育,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性,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技巧,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觉醒,形成对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中进行小组合作方式的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动的组织。这样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不愿意参与某个项目的情况,有些学生遇到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就会漫不经心、非常消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将体育项目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本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掌握体育项目中的技巧,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体育运动的局面,让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各种体育项目进行熟练学习,学生可以用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和动作,教师不会对学生进行过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竞争中感受到快乐和进步,更能够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在体育课程中实施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会更加有兴趣进行学习和运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的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项目,学习各种体育动作要求,进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实现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
2.1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就是需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由于学生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体能情况,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如果不能有效分组,很有可能导致小组合作的失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合理分组,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让小组内学生的形成一种平均的状态,对男女学生、体能高低的学生,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分配,这样才可以让小组学生都有所进步,从而共同努力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例如,在进行篮球运动的教学时,教师不能把所有身材高大的学生安排到一起,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交叉分配,让学生可以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进行相互帮助,将各种篮球运动的技巧掌握,并灵活运用在实际运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了解,促使学生各种篮球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小组合作的体育教学效率。
2.2 开展各种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竞争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人人都需要不断的竞争,并通过竞争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比赛,或者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比拼,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竞争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三足的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进行竞争,并凝聚自身的团队精神。在比赛中各个小组的学生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和胜利,会积极投入进去,并拼尽全力求取比赛的胜利。这样教师在比赛前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和素材进行合理分配,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奔跑时会拼尽全力,想要赶超对方,从而促进学生竞赛精神的培养。
2.3 鼓励小组开展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将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各种看法,包括各种技巧的运用进行交流沟通,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吸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室外进行运动,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休息的过程中进行对其中运动技巧的交流互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讨论,让学生对各种疑问进行解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