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纯 (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就传播技术的特点来说,新媒体传播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随时随地性、信息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具有主动性、互动性的特点。
首先,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种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过程。新媒体不拘于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凭借着传播效率极高的优势获得大众青睐,受众群体获得信息的过程更加便捷高效,信息传播效果显著增强。
其次,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信息多样性且个性化的特点。在新媒体传播技术中,信息来源的渠道无论是种类还是宽度都是以往的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信息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使受众群体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多样。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发展多元化的时代,不同风格的文化能够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因此,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势必为信息传播增添个性色彩。
再次,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中,受众群体在接收信息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报纸、杂志等平面形式的传统媒体呈现出的信息内容较为单一和固定,受众群体的选择余地比较小。而新媒体传播留给受众群体更大的选择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网络手段搜索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能够表达自身的观点和见解,形成了受众群体线上讨论的互动氛围。
首先,信息智能优化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中国科学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全球人类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智能时代。自2010年至今,新媒体传播方式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媒体行业为大众所呈现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已经可以用智媒化来形容,所谓智媒化,是指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在网络、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正是因为智媒化的出现,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够对自身所传播的信息进行优化和筛选。在新媒体传播方式中运用社交机器人的独有功能将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通过图像和音视频的智能识别技术,对新闻现场的一些关键要素进行自动识别或判断,从而对于假新闻、不实信息进行判断与核查,对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无疑是一种有力的补充。
其次,覆盖领域不断健全。新媒体在运用过程中无论是接收信息的受众群体还是信息发送的信息传播者,其范围和涉及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传统媒体所呈现出的效果,现如今由于智媒化所引发的万物皆媒情况的出现,使电子网络信息化技术更进一步地融入各行各业的领域范围,并且能够为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所接受。当下,信息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信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加工以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现,极大地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时间空间限制,同时,在新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吸引了受众群体的普遍关注。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并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就此数据来看新媒体的使用几乎覆盖了全部健康劳动人群和学习人群,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所主导的信息传播过程当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受到了网络新媒体的深远影响。
最后,信息传播效率、影响力不断提高。新媒体因其特有的即时性将以往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效率大幅度提高,由于网络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媒体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快捷地将所传播的信息内容送至受众群体。除此之外,移动设备,互联网在受众群体中的普及更进一步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受众群体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掌握有效信息。再者,移动设备与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使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具影响力,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交互性使受众群体能够参与到对社会新闻与热点问题的讨论中,由此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身的看法,在群体讨论的过程中使某一事件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增添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的关注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在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授课教师为中心,授课内容完全参照教材或教案中的内容。由于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关的教材更新或改版的周期较慢,其内容无法引起高校学生的注意,更无法满足高校教育者对当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科目的考评方式仍然以卷面形式的理论试题为主,这种传统的考评方式通常会出现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的背诵和默写能力,却不具备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尤其是一些内容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脱离实践的教学方法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通常较为单一,在教学方法中大多仍采取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因此从学习兴趣的角度来讲,学生们通常会具备较强的排斥心理,降低了学生们潜在的创新性。由于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难以理解,而且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有限,在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上有所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感染力和代入感。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学习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意义是什么?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产生怀疑,认为课程的开设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把重点放在了教育的过程,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和知识的应用上,因此其针对性难以体现。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都存在着新媒体技术利用程度较低的问题。由于新媒体技术是近些年来科技进步所孕育出的结果,因此从技术的接受和利用角度来讲,年龄分层现象比较明显。在校学生以及社会青年人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表示出强烈的期待和认可的同时,中年及老年群体却对于新媒体表现出难以接受的相反态度。而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在六成以上且呈现着逐年上涨的趋势,但他们各自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相关的工作量仍不及中年及中年以上教师,年轻教育群体试图将新兴技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想法难以落实。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高校在教学设备建设和引进资金方面缺乏,无法实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这也是新兴媒介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程度低的根本原因。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较为抽象,理论知识不易于理解和接受,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探索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大概分为公共课集体教学、基层辅导员面对面谈话、开展主题活动三大方面,内容与形式上大多是授课教师或辅导员老师现场教学。将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与高校思想在政治教育相互结合起来,不仅减轻教师现场教学的工作强度,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丰富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摆脱原有的单一性、枯燥性标签。网络的引进,不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丰富了思想政治知识的展现形式,而且能够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激发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热情。通过网络媒体的引导,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主动性,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更符合现代高校学生的学习取向。
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一大特色是新媒体能够改变以往书本、报刊等纸质的信息传播形式,以图片、动画、声音等生动形象的信息传播形式面向广大受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相结合能够将以往仅存在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由静态的视觉效果转化为动态立体的视觉呈现,由以往重在灌输理论知识的手段转变为重在感化,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的教育手段。在为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入兴趣培养和学习乐趣,在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所营造的轻松娱乐的氛围之下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增强了教学效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进一步加强,可谓一举多得。
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以互联网作为主要依托,所谓互联网,关键在于“互”,即受众群体不但充当信息的接受者还可以作为信息的发布者而存在,互联网使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具有交互性的信息交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表达自身的看法和观点,在新媒体形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网络的连接,相互之间的关系相较以往变得更加平等化,这种平等化能够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表达自身的独到见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远程状态下但却密切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教师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人的普遍看法,并根据这一年龄段群体的思想、思维特性,调整教育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网站时,对在校学生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化、动态管理,构建新媒体网络平台。这是新时期开展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内容新颖的网络宣传中心和互动平台,例如创建学习时政热点的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学校思政特色官方微博等,通过学校官方的系统化的宣传,利用新媒体网络影响力的广阔性实现全校范围内的思想的正确引导。高校基层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与学生往来密切的优势,建立具有年级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定期结合社会热点发布原创“小文章”。文章可以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将思想政治知识以亲民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除了依靠网络手段进行宣传,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必不可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开展与一定时期的网络宣传主体相应的实践活动,由此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结合,学生在浏览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后,将所学所见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的反复加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增强。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应用新媒体的种种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大量浏览,把握当下流行元素和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新闻和娱乐动态,拉近教师与学生思想上的距离,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具亲和力。通过学校主题网站、论坛、微博、微信、QQ 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进行与学生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或根据学生性格的特殊情况,通过社交平台与有关问题同学进行细腻沟通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整个思想教育系统逐步科学化、现代化,在更大程度上让学生对老师、学校和社会产生认同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各大社交平台上谣言和假新闻泛滥的情况层出不穷,尽管相关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监督的文件、政策也曾出台,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依然较差,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养成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首先,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来源进行校对和侧面快速验证的能力,一方面将文章内容与自己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校验,另一方面把相关主题内容在其他网站进行查验。在传统习惯上,关于网站和信息内容的校验往往倾向于关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本身,比如有些人认为网页域名以org 结尾的专业组织类网站提供的信息更可靠,其实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其次是帮助学生对网络搜索结果进行理智选择。许多时候,人们依靠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时,普遍认为第一页最先出现的相关搜索结果更可靠。事实上,搜索结果先后的相关性与信息结果的可靠性并没有什么关系。有时应该鼓励学生多翻几页看看,选择更为可靠的结果。然后是告知学生合理利用搜索引擎。百度百科是大部分学生查找信息和鉴别了解各种信息的地方。学生不仅要学会利用百度百科的表面信息内容提供功能,更应该了解维基百科的标准和运行模式,学会如何获取有效或可靠信息来源的条目,并学会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