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兰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西山镇中心小学,广西 贵港 537222)
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对他们的的心灵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儿童立足生活,回归生活,通过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小学生个性的发展水平。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这样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获得发展。
开放式性的教学环境就是要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创新,但更重要的是教学主体的变位,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1.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话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对事物都有着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就应把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2.教学资源环境要多样。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的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资源环境必须是多样。如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看那些存在战争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情况,看以前抗日战争的电影,教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现在的有关战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理解和平的可贵。
3.思维环境要扩散。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环境的广度、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因某个现成结论而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
4.创设和谐的交往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上要想看到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创造和谐的交往环境,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谐关系。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能和谐快乐的进行合作学习。
开放式环境创设是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 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要使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距,以至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师在教学时就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语文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