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娟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旗口镇中心小学 辽宁 大石桥 115113)
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探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多媒体字形分析。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是习惯于给出拼音认读,然后分析字形,然后进行组词,或者是布置学生自学,圈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然后翻阅课课通找找相关的组词,课堂上带领学生读几遍,课后再抄写几遍,识字教学效果普遍低下。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通过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识字兴趣,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作为切入点,教学课堂所要掌握的生字词,让课堂充满童趣和情趣。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动画对汉字进行字形的趣味分析,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同时也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对学生认字带来很大的帮助。
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能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示出来,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思维积极性。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步入课文意境的。先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画面,并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陶醉于课文描绘的情景中。学生仿佛来到了漓江河畔,眼前出现了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漓江水和奇峰罗列、姿态万千的桂林山景。接着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配乐朗读结束,学生还久久地沉浸在桂林山水的“美丽”和“神奇”之中,学生觉得很有趣,急于知晓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导入新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是“手段”而已,它的作用必须要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依据,充分体现使学生“乐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电教手段放在适当的位置,不能因使用电教手段而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电教手段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使它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乐学”。
阅读重点,要求儿童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这包括儿童的感知、认识、思维、语言的活动,同时,儿童的动机、情绪都直接作用于系列的智力活动之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荷花视频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视频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读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功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多媒体作为学习工具,特别适用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学科知识、生活常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将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其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