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超
(江苏省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江苏徐州 221000)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进行探究活动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1]。
我校的篆刻活动已经开展了十余年,在篆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此,我校决定将篆刻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
自2015年7月成功申报江苏省特色课程建设项目以来,我校专门成立了篆刻文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从组长到副组长再到组员,明确责任与分工,同时加强团队合作,为篆刻特色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我校组建了篆刻课程研究中心组,通过看篆书、听讲座、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习篆文,通篆韵,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篆刻教研中心组加强实践操作,实现了人人、人机、网络平台三位一体,多样化提升了相关工作者的篆刻技能、技法,同时制订了《特色社团活动制度》《篆刻特色课程实施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特色课程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学校把“篆刻特色”课程建设作为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一套“七彩童年 篆阅人生”的校本课程体系,简称为“书·雅·趣课程”:“书”,“七彩童年 篆刻人生”特色文化篆刻课程;“雅”,“七彩童年 诵读经典”经典文化课程;“趣”,“七彩童年 篆刻艺趣”趣味活动课程。学校以篆刻作为切入点,与语文、艺术、美学等课程内容相融合,共同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把篆刻课程列入课程表,融合到每周的语文、美术、书法课中。为了使课程建设更加完善,提高篆刻团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学校请篆刻名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每周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提高篆刻团队的整体水平。小组成员在篆刻特色课程中初步构建了“自主先学(玩)—交流讨论(赏)—小组合作(用)—评价提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保证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为了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篆书一点通》《中国篆书字典》《中国印谱全书》《说文解字》等书籍为蓝本,认真编写一到六年级篆刻校本教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和发展把好质量关。通过多年的课程教学,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
宁静致远,静能生智。当一个人的心灵处于平静的状态时,其思维质量和做事效率会随之提高。学习篆刻就如同学习书法,要从一笔一画做起,有规有矩,起笔、行笔、收笔应该十分仔细。练习篆刻可以锻炼一个人做事认真、沉稳、有始有终的态度和品格。日复一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因此,开展篆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学生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养成专注细心的良好习惯;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篆刻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儒雅的气质。
为增强学生对篆刻文化的了解,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我校依托金石园打造了以“七彩童年 篆阅人生”为主题的篆刻文化广场:以松石印社为先驱,建设篆刻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以金石坊为龙头,努力培养“小小篆刻家”;以篆刻电子互动教室为引领,努力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多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各楼廊道为阵地,建设以文化、历史、流派、名人为主线的篆刻历史长河,形成浓厚的中国古文化氛围;以学而广场为展区,展示学校师生的篆刻、书画等作品;以班级为单位,建设篆刻角、篆刻园地、篆刻知识等班级文化。这些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一次次掀起了篆刻文化建设的高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篆刻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我校在前几年被确定为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学校,为切实“建好、管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把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搭建教育平台,努力丰富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兴趣特长,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活动项目的指导教师;同时,根据学校现有场地、设施进行各活动项目活动区的规划和建设,以满足广大师生开展活动的需要。
学校把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将参加活动项目的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学生,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参加活动的基本需要。学校在加强对教师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学生家长、社区和学生的宣传。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了对家长的宣传力度。很多家长对孩子参加社团活动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并和孩子一起选择、确定想要参加的活动项目。有一技之长的家长甚至和学校沟通,希望担任某个社团的负责人,学校热情地邀请这些家长参与其中。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社团各项活动全面开展。为保证活动质量,学校对活动各环节认真落实、严格管理。学校对各活动项目学期活动计划的制订、每一次活动方案的落实、活动前准备、活动实施过程、辅导教师的到位情况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由教导处对活动各环节进行把关、督查、考评,确保每次活动都按计划实施,从而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为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教师的积极性,我校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中,制订了相应的考评方案,对辅导教师担任少年宫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另外,学校利用活动展板、学校网站等形式,积极创设活动展示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展示活动成果的机会,以此提升全体学生、教师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思、纠正,不断完善落实相关制度,力求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从课程内容的建构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方式出发,创新各类活动方法,形成合理的活动方法指导。相关教师应该注意方法指导要与学生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可采用探索、尝试、讨论、交流等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发展的方式,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避免机械式灌输。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活动进程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与督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