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浅析

2019-11-27 12:13马建弟
文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乡土教材语文

马建弟

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学习其他功课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除了这些我们所能见到的作用以外,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在于,其能够进行文化的传承,保障文化的源远流长。我国历代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生产,由此也产生了浓厚的乡土文化,因此乡土文化本应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现代先进的城市文化对传统的乡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使得小学语文教育中所传承的乡土文化越来越少,造成了目前小学教育与乡土文化相脱离的局面。[1]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材内容最能体现当前乡土文化缺失的现状,它通过显性和隐形两个方面向人们传达出这样一种讯号,即编者在思想上忽视乡土文化。

1.教材缺乏含有乡土文化的作品

通过分析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里面涵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这虽然提升了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但是却存在着很大缺陷。编者一味的以名家名篇的标准进行选文,则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排斥其他类型的作品,尤其是饱含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作品。不可否认的是名家的作品相对而言更为规范、高雅,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那些含有乡土文化气息的作品,无论是在语音风格上,还是在内容上,学生都更易于接受。如果采用这样的作品,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

2.教材内容缺乏乡土文化语音

教材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里面所呈现的内容对学生可以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中,随处可见对现代文化的渲染,但对于乡土文化,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往往流露出的是批判的态度,或者编者采用更为隐蔽的方式,通过减少教材中乡土文化的语言、增加上层文化的篇幅来引导学生远离乡土文化,实现对城市文化的认同。

3.缺乏乡土文化榜样的塑造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经常塑造典型人物,并对榜样进行生动的描述,以提高学生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教材中却很难见到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榜样,即:品德高尚、平易近人,既与小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征相符,又兼具良好的艺术性,是小学生心目中实实在在的平民英雄,他们可以农民,可以是工人,甚至可以是清洁工。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缺失的原因

1.教师因素

只有通过教师,教育才能正常展开。不管什么时候,教师在教育中均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并能够使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尤其是乡村小学语文老师,他们不仅是教育者,而且也是文化的引领者。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份以及他们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正是这些变化,迫使他们逐渐“逃离”乡土环境,使他们不再认同乡土文化,转而走向了乡土文化的对立面。

2.学生因素

在广大的农村,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才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只有翻过高考这座大山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堂堂正正的走进城市,过上自认为现代的城市生活。这种观念打破了乡土文化与教育的和谐关系,导致孩子读的书越多,离乡土文化反而越加遥远。

3.现代化的教育方式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所采用的是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取向是:认为乡土文化中有许多落后的思想,充斥着封建迷信,对小学生的成长起不到促进作用,只有现代文明才能成为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源泉。所以,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小学生,尤其是来自于农村的孩子,逐渐脱离乡村的生活,远离乡土文化,使他们的大脑被现代文化所占据,拥有现代城市文化的观念和思维。[3]

三.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

1.深入挖掘两种文化的价值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保留住乡土文化,就需要促进乡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而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挖掘这两种文化的价值。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情况是既遗忘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未对西方文化有足够的认识。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急需完成的任务便是:一方面继承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尤其是乡土文化,并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发扬,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

2.理顺两种文化之间的秩序

坚持“以我为主,从我出发”的理念,并对文化具有开放的情怀,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长处。但是,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并非要丢掉自我,而是应该建立在传统文化强大的基础上,不然只能是沦为外来文化的依附。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中,应该坚持自身的优秀文化,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吸收现代的城市文化。

3.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

我国小学语文传统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想分离的弊端,这种小学语文知识结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改变课堂知识结构,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去关注现实生活中乡土文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必须通过课堂设计将乡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自主的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切合主题的去大胆交流,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达成新课程标准设置的各项教学目标,本文认为实现该种教学目标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际,而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育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就是渗透乡土文化,这是因为学生对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学生更愿意以此作为话题展开有序、良好的讨论活动。例如,北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个关于“我来当导游”的口语交际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介绍家乡的乡土风情、民俗习惯作为主要内容,并要求要根据这一目标写出一段解说词,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时候将这些解说词朗读出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4.在课外教学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

教师要注重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有效渗透乡土文化,这是因为课堂以外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对一个很好的渠道,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意识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经,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地区教育体系中无法使用足够的教育资金去购买大量书籍,这便要求教师要意识到乡土文化便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设计中要加强课堂与社会、本地文化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中去认识、去了解、去思考当地的乡土文化,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和学生阅读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小学语文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家乡的名人轶事,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询问长者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要将这些搜集的信息资料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与探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写一篇人物题材的作文,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的渗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这对实现小学语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四.小结

传统的乡土文化观念与现代都市文化观念的对立,导致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的不断缺失,因此,我们需要扭转这种局面,改变我们的观念。乡土文化不会成为小学教育的负累,相反,它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桥头堡”。

猜你喜欢
乡土教材语文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教材精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