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雯 陈萍
2006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办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并且以短小视频作为推广的教学形式,其后迅速成为全球学习者盛行的网络课程设计。2008年秋,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教授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 Lecture)的概念,之所以称为“微”课程,是每节课用3到10分钟的时间集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微课程因为适应了手机移动端学习者时间分散、学习内容碎片化的需要,在各大网络平台盛行,也快速地成为国内网络教学的主流。对于微课程的定义国类学者也各有角度,比较著名的如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把微课程定义为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阐述一个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的小课程。
现代远程教育,是成人学历教育的一种,从最初的函授教育到现在的网络教育为主体,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最初流行40分钟时长的视频课程,这与传统的面授课时长相等。40分钟的网络视频课时间过长、传授知识体系过于复杂,学生必须从头到尾长时间学习,逐渐造成了网络学习的负担。新出现的微课程,基本单元学习内容较少,适应了移动学习的方式,微课程迅速取代传统40分钟视频课程,成为远程教育课程建设的主流。从2012年开始,中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探索者,国家开放大学开始实施建设“5分钟”课程,建设5到20分钟时长的微课程视频,目前已建成包括文学、经济学、政治、艺术、语言、哲学等多个学科的4000多个课程。总结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设计,是思考微课程高效教学的途径。
远程教育平台的微课程,从课程类型来看,大致分为知识讲授型、演算推理型、实验操作型三类,分别是文、理、工科的不同类型。虽然学科不同,微课内容呈现的方式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但总体来看,微课程的设计理念有一些共同点。微课程的设计在理念上与大型网络课程有所区别,微课程并不只是知识呈现的短小化,而是一个微学习理念的更新,其观念更新主要体现在:
远程学习者大部分是成人在职学习者,由于工作的压力,他们更适合利用零散时间去学习。微课程视频时长短,涉及到的知识较小,从而将一门课程的知识进行细化分散,通常一门课的微课程视频数量多,主题广泛,体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但同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因为是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完整,所以课程设计微课程具备完整的学科内容。表面上看微课程各个小视频是分散的主题,但总体的课程结构却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主题有内在的联系。为了达到系统化,不至于过份分散,在具体的微课程设计中,建议第一步,确立微课程的单元目录;第二步,分析单元知识与技能要求;第三步,分析微课程视频与知识或者技能的结合点;第四步,分析微课程视频教学与其它教学活动结合的策略,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远程教育中的微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学习,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被记录才能有更好的督促。笔者查看了国开开放大学平台各个代表性学科的课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每门课程都包括导课时的任务布置,学习过程中的单元测试,学习过程中的作业考核,学习群中与教师的互动发贴讨论,学生如果不完成以上学习任务,课程考核就不合格。
远程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体现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同时也强调协同交流。远程学习是一个社区,学习空间的交流对于理解知识与情感的认同有很大帮助,学习社区的建立非常重要。开放大学平台的核心课程讨论区有教师引导的主题讨论与跟贴讨论。但课程主题讨论过于宽泛,以及只有文字留言的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并不高。目前,部分开放大学通过腾讯课堂等直播平台促进协同学习社区的形成。
远程教育的大多课程都来源于传统的学科,课程都具有从元理论到实践的综合性特点,内容庞杂,将什么样的内容作为微课程的内容,是微课程与教学整合时首先要考虑的。对于复杂程度较高和内容密度较大的课程,单元进行细分后,会得到大量的“基本单元”,如《外国文学》课程中“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这个单元,可以细分为“浪漫主义的概念、十九世纪英国社会背景、十九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十九世纪后期浪漫主义小说代表”四个基本单元,以及十多位诗人与作家小专题。是将所有小专题都制作成独立的微课程视频,还是如何组合取舍,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思考习惯,选取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程。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微课程的学习一般是非正式学习,太难的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微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适度分解微课程的教学难点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通常来看,教师可以将较难的知识进行步步分解讲解,或者结合生活现象来理解理论。
一节微课主题单一、内容比较零碎,虽然突出了微课程内容精简的特点,但同时容易导致知识之间相对孤立。所以,微课程的内容要注意关联性,使微课程达到一定深度。比如,《文学理论》这一课,在阐述总结关于文学的本质时,可以启发提问中国古代诗歌如何体现出文学的本质,这样把知识结构联动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上,增强学科间的互动关联与知识的广度。同时,在《中国现代文学》对具体文学作品价值的分析时,也可以回顾提问“文学的本质”这一理论,使元理论得到深化。
微课程,虽然“微”,但要克服每一专节只阐述自我的封闭零碎性,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将所讲知识与同一学科前后连贯以及融合到其他学科和内容体系中去,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微课程具有课程的属性,设计中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相关环节。具体形式一般包括微视频、文字文本、测试、活动等。教学环节的呈现,在微课程设计时要构造一定的情境,比如通过图象与声音引导构造一个教师形象,或者是实验游戏的方式构造学习环境;或者是与同学老师一起过活动深化知识的理解,体现出课程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支持。
远程学习是多个不同层面的交互设计共同完成的,包括学生与课程操作层之间的交互,如完成客观题的反馈;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如学生评论与笔记;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如师生答疑、实时课堂;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如学生讨论专题与小组学习活动。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时,应多关注交互性设计。
远程教育的微课程设计是基于大量微课程的实践而呈现出来的微课程群,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但还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从教师角度来看,基于大多数学习者学习基础水平较低,所以微课程内容设计多从社会普及的角度进行探索,从而建构终生教育的体系。同时,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要被推动起来,更多要依靠教师对课程的钻研,从更生活化的角度对课程进行阐述,或者运用3D、动画等形式,避免过于学术化,增强趣味性与应用性。微课程是一项适应现代学习思维的新形式,教育者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