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珂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而在此书中,对女性形象涉及极少,其中扈三娘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她身手不凡、面容姣好,最后却战死沙场,命运悲惨。1998年,由张绍林执导,杨争光、冉平改编的电视剧版《水浒传》在央视上映。本文就扈三娘形象在原著与电视剧中的不同做比较分析,并试分析产生以上不同的原因
扈三娘此人是梁山好汉中仅有的三位女性中的一位,在作者施耐庵的笔下,她形象特点鲜明,值得研究。以下是我们对扈三娘的形象在原著与电视剧中的相同之处的三点认知。
作者对扈三娘的外貌多有描写,四十八回出场时便写她“雾鬓云鬟娇女将,凤鞋宝镫斜踏。……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1]第四十八回,第645页)后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时,施耐庵又写一首《念奴娇》来赞颂扈三娘的姿色“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第六十三回,第839页)这是扈三娘的两次出场。作者笔下的扈三娘,面貌非凡,不似上沙场的女将,似一位闺阁美人。
书中三位正面的女英雄中,施耐庵对一丈青是格外偏爱的。顾大嫂和孙二娘是典型的“丑陋女英雄”,描写武松孟州道遇见孙二娘时,她眉横杀气,眼露凶光。顾大嫂亦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喜欢和酒肉之徒赌博。对比之下更可看出扈三娘的美貌。作者对孙二娘和顾大嫂的描写是十分男性化的,长相丑陋还浓妆艳抹,穿着奇异,动作粗鲁,是毫无女性美感的,尤其是孙二娘,干的还是人肉买卖杀人越货的勾当,作者在刻画她们时强力凸显她们身上男性化的阳刚一面,毫无女性色彩。电视剧中扈三娘演员形象符合原著,眉清目秀,面容姣好。
《水浒传》中描写扈三娘的武艺作者着墨颇多,先是借他人之口说“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如法了得。”(第四十八回,第643页)这是他人口中骁勇的巾帼,而她的第一次正面出场战斗,就是一丈青单捉王英,原著中描写王英听得说是个女将。王英见色起意,指望一合便捉得过来原以为可以一合擒住扈三娘,但是后来却戏剧般被扈三娘单捉,以王英好色猥琐之态衬托扈三娘的骁勇善战。十分精彩的描写,施耐庵在刻画一丈青时多用对比,后扈三娘成为梁山泊一员之后,多次参与抵抗外敌的战争,呼延灼带兵攻打梁山时,扈三娘曾用红棉套索捉住其副将彭玘。又与呼延灼交战多个回合,武艺赢得呼延灼的赞赏;梁山与关胜军队交战时,扈三娘打出“女将一丈青”的旗号,后来又用红棉套索捉得关胜的副将郝思文;打东平府时,扈三娘和孙二娘一同捉住了董平,交给宋江。后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战争中,扈三娘都有带兵参与,可见其巾帼气势。在电视剧中,由于战斗规模庞大,在大多数战斗中对扈三娘只是使用了短镜头一掠而过,只是重点对于她单捉王英的场面进行了细节拍摄,但也可见其巾帼之姿,与原著中相符。
扈三娘本和梁山泊的人是处在对立的两面的,这种对立并不是因为扈三娘自身或是扈家庄与梁山泊之间发生了冲突,而是因为中间的祝家庄与水泊结下梁子。而三个村庄既结为了生死之交,那扈三娘与祝彪的婚事就看似理所应当了。从原文中的“是祝家庄第三子祝彪定为妻室,早晚要娶。”扈三娘的婚姻是是很被动的,她在这其中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她本是就是女子,纵使她有千般武艺,也无济于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扈三娘不得不遵守的准则。其中“早晚要娶”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这四个字仿佛就是决定了扈三娘的一生。
如果没有梁山泊三打祝家庄,扈三娘与祝彪的婚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扈三娘最终并未嫁给祝彪,而是嫁给了王英,但无论是王英还是祝彪,都是无法与扈三娘相匹配的人。原著中祝彪面对下人是极为傲慢,大骂来客,无礼嚣张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战斗中,李应、杨雄、石秀三人联手才将将能抵挡祝彪,又凸显出祝彪此人武艺高强,却又不是枭勇。而王英此人本为清风寨二寨主,五短身材,好色猥琐,并且武艺不精,王英初见一丈青,恨不得捉过来,这里的“恨”不是对待仇人的恨,而是这个好色之徒心中的龌龊思想。可是王英武艺不敌一丈青,斗过十合之上枪法便乱了,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二人武艺水平高下立现。扈三娘在《水浒传》中出现的所有女性形象中,应是属于最为正面积极的,同时无论是家庭还是自身条件都是最为优秀的,但是却落得这样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归宿,终归是因为男女地位悬殊,也体现出了书中对女性的贬低。
祝家庄被攻陷后,宋江父亲将扈三娘认为干女儿,扈三娘又一次面对了父母之命,宋江将他许给了王英。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宋江认扈三娘做义妹可谓居心叵测,他曾许下王英一门亲事,现在扈三娘入了梁山泊,若只是作为梁山泊普通的一员,他是没有立场去主宰扈三娘的婚姻的,但是作为她的义兄,宋江就可以安排她的亲事。这个情节也体现了古人所遵循的“三纲”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因此,无论是之前在扈家庄还是后来入了梁山泊,扈三娘的两次婚事都是身不由己的,是封建传统对女性的迫害,反映明清时妇女没有择偶权利这一社会现象。电视剧中,扈三娘对自己和祝彪的婚事做过微弱的抵抗,祝彪希望择个吉日即可完婚,而扈三娘心中认为祝彪太过嚣张,表示待祝彪生擒宋江再完婚,这里是扈三娘对这桩婚事的抗争,但是在哥哥的劝阻下,她还是沉默了。从电视剧中扈三娘哥哥扈成和宋江投降时的话中可以分析出,扈家与祝家的姻亲关系是由祝家主导的,祝家财大力大,扈家为了免受欺负在被迫答应,扈三娘自己也是不愿意的,但是她确实没有选择。所以,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原著,扈三娘的婚姻都是身不由己的。
电视剧虽然是根据原著改编,但是不可能剧情发展和人物形象与原著一模一样,总会稍作改变。我通过阅读原著和分析电视剧情节,发现了亮点扈三娘在原著与电视剧中的形象不同之处。
原著中扈三娘是个“沉默寡言”的女性,她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鲜少表达,从她的婚姻可以看出这点。电视剧中扈三娘却时常发声。
电视剧中扈三娘出场时,是和祝彪对话。祝彪认为梁山泊一群草寇,扈三娘则说道:“还未对阵,夸的什么海口?”也多次发声表示,看不惯祝彪的嚣张霸道。祝彪与扈三娘有定亲,但是在书中我们其实很难看出扈三娘对这桩婚事的反抗,但是在电视剧中,从扈三娘对祝彪说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扈三娘对祝彪其人很是厌恶。后扈成投降宋公明,从扈成口中也可看出扈三娘对此亲事的不满。后与王英对阵时,原著中只写:那一丈青是个乖觉的人,心中道;“这厮无理!”但嘴上却是一言未发的,而电视剧中,当扈三娘感觉到了王英的冒犯之后,开口骂道:“好一个油嘴的贼寇,看刀!”可见电视剧中的扈三娘锋芒毕露。
原著中扈三娘其人寡言少语,作者对她的外貌不吝笔墨,这是一个无声的扈三娘。她从头到尾只说了一两句话,无论是在全家被李逵杀死之时,还是在自己被迫嫁给王英的时候,都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她身上看不到丝毫思想与情感的活动痕迹,只是一个女性化的符号。[2]但是在电视剧中,演员需要通过台词来展现角色,因此这个扈三娘是有声有色的,她时刻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
原著中扈三娘是死于郑彪的金砖之下。王英与郑彪交战,被一枪就戳下马去。一丈青为丈夫报仇,枪法激进,被郑彪一砖打落下马而死。施耐庵用一首哀挽诗来证明:花朵容颜妙更新,捐躯报国竟亡身。老夫借得春秋笔,女辈忠良传此人。戈戟森严十里周,单枪独马雪夫仇。噫嗟食禄忘君者,展卷闻风岂不羞。
电视剧中扈三娘死于方腊马下,她和王英与方腊交战,双双被打下马,王英为了护扈三娘而死,扈三娘急忙去看王英,被方腊的马踏死。相比原著的结局,电视剧中扈三娘的死亡更为凄惨壮烈,更可以突出她的英雄豪气。
《水浒传》原著是小说,而改变成电视剧则是需要通过剧本,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而剧本的表现手法则以对白和动作为主,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表现手法截然不同,这是小说和电视文学剧本最根本的区别。小说离不开刻画人物、描写人物心理都可以通过文字来表现;而写电视文学剧本则需要以人物对白来丰富人物形象。
这也就是因何在原著中扈三娘尽管沉默寡语,但是我们也可以了解她的形象,体会她的心情,作者施耐庵善用诗词在丰满人物形象,对扈三娘外貌的刻画就可以凸显出这个形象的英姿神气。但是电视剧中却少不了语言,一方面演员的演技不仅仅通过动作表情来展现,也需要通过台词来使角色更生动,另一方面是出于观众的需求,多方面的感官冲击才能给予观众更好的观剧感受,也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
扈三娘是《水浒传》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女子,原著中描写她的笔墨并不多,只是一百零八将中的一位,但是在施耐庵的笔下,扈三娘是一位几乎完美的女性形象。通过原著和电视剧中形象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扈三娘这个形象,也可从中看出施耐庵对女性的态度,如此完美的一位女性,在很多方面优于男性,但从作者对她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男尊女卑观念以及当时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现象。
注 释
[1]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45页。
[2]李军:《男权主义的试金石-对<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边缘性阅读》,《华夏文化论坛》 2008年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