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敏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连城中学,江西 抚州 344119)
引言:化学是初中教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运用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并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下面本文就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出发,分析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作为中心,以任务完成的结果来总结和检验整个学习过程,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逐渐形成以思考、探究、解决等为一体的学习思维。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的束缚,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充满好奇、期待与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并在决绝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有效性与质量[1]。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额任务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任务完成方向,同时也有利于任务完成后的有效评估,真正的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效果与学习效率。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设定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保证学生努力和学习方向的正确性。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原子的构成”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其应该明确任务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原子构成,掌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之后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就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保证学生完成任务之后的结果就是掌握上述的内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不偏离主题,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效性以及质量。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其核心就是“问题”,也就是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景,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化学实验、启发性问题、社会时间、生活经验、认知矛盾”等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构建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经验问题情境。授课前教师拿出一瓶雪碧或者是可乐,然后用力摇晃,在打开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液体会喷出,这时教师就要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是因为二氧化碳,接下来教师就应该提出接着提出问题“你们怎么证明雪碧、可乐里含有二氧化碳呢?”然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去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在实施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无论哪种教学方式均是为学生更好学习,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创设开放性、灵活性和探究性的任务模式,不限制学生的自我发挥与发展,只要学生的整体方向没有脱离“任务”目标就不要过多的干涉,更有效的实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动新[2]。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活动课时,教师就应该在授课前学生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白纸板以及澄清石灰水和玻璃导管等相关物品,在授课过程中布置任务“探究蜡烛燃烧可能出现的变化,分析其性质并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之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其操作不存在安全隐患,不偏离主题就可以,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任务中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在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具有着显著的效果与优势,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合理的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基础与保证。同时,初中化学教师也应该认识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并不是一早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析与探索,找到其应用的更好方法,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