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课堂 数学思维看得见

2019-11-27 10:28谢爱萍
名师在线 2019年8期
关键词:加减法算法素养

谢爱萍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400)

引 言

小学数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数学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升。

一、培养学生兴趣,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素养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为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在玩中学,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让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由抽象变为直观,从而提升学生素养,发展学生能力[1]。

(一)生活提供源头活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更好地发现知识,并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素材既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只有将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使数学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量一量课桌、课本等身边长方形物体的长与宽,并求出面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面积计算的例子,如有的学生举例:我家里的地板砖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80 厘米,我可以求出它的面积是6400 平方厘米;有的学生举例:我家粉刷墙壁,我可以根据墙壁面积扣去橱子所占的面积,再根据每平方米粉刷费,求出应付给工人师傅的钱数。由此可见,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数学学习更轻松。

(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讲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为学生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购物游戏。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卡片写出每种商品的价格,然后由一个小组作为商店的老板,而另一个小组作为顾客进行游戏。作为顾客的小组挑选商品,并通过计算,用代金券付款,如果付款金额不足或没用代金券的最小满足额则为失败,作为老板的小组要根据商品的总价和所付代金券的金额计算出应找零钱并找零,如果找零不正确则为失败。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发展学生数感,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数感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以数学为工具,把现实问题数学化。

(一)在自主探索中建构算理

在小学阶段,计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抓住计算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算理,也就是明白计算的道理,只有明确了算理,才能让学生由此及彼,更好地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从而实现认知的阶梯式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建构算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夯实基础,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扇形图或线段图等方式来明确当所分份数相同时,可以直接根据份数进行相加或相减。这样也就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加减法其实就是几个相同分数单位的加减,因此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需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数单位后再加减。如果学生不明白算理,学生就会出现分子分母都相加或相减的现象。

(二)在强化训练中巩固算法

算法是对算理的提炼与概括,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算法。同时在算法中融入了学生思维的过程,有的学生计算又快又准,而有的学生则计算很慢,这其中虽有练习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在于思维。只有在练中思,才能使练习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算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学生不仅要会算、算对,还要提高计算的速度,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律,从而在练习中巩固算法。教师可以给出一组计算题:1.1×0.9+1.1×0.1、101×0.99、65×0.99,在课堂练习时,学生在做题时间上有了很大的差异,且出现了很多错误。第一题基于课本,学生基本都能做对;第二题将101 分成(100+1)也不是难点,很多学生均会从整数入手,考虑到将一个数写成整十或整百再加或减一个数,再用乘法分配律;而第三题与第二题好像相似,有的学生会将65 分成(60+5),但计算并不简单,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会发现将0.99 转化为(1-0.01)更简单,这样也就体现了只有思维“跟上趟”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数感。

三、注重发散思维,拓展学生逻辑思维空间

(一)讲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激活的状态,这样才能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出题干,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从而将不同问题同时进行呈现,使问题解决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时,教师以路程、速度、时间为例,可以让学生提出正反比例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而当时间一定时,则路程与速度成正比。接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列表、画图象等方式来巩固对正、反比例的认识。

(二)关注思维过程的发散性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不要局限于固定的一种解法,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宽广,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解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由此可见,只要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的思维发散就会无止境。

结 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收获更多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学生真正将“思”与“行”相结合,才能使数学课堂更高效。

猜你喜欢
加减法算法素养
哪种算法简便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环保督察:洛阳做好绿色“加减法”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单词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