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题研究为载体 构建教研新模式—记福建省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省教示范校主题项目

2019-11-27 10:28连忠友
名师在线 2019年8期
关键词:片区教研活动

光明中心小学创办于1927年,其前身是清华女子小学。学校在吴海涛校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课改精神,全体教师上下齐心、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在发展中争先,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如被中国教育报评为“艺术特色学校”;获评福建省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实验与研究“实验校”;被南平市授予“南平市文明学校”、南平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南平市先进集体;蒲城县语文、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立项研究先进单位。2018年,光明中心小学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第二批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学校根据省级专家评审反馈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确保教改目标任务体现时代特征,切合学校实际,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研究改革背景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和努力践行浦城县教育局提出的城区学校带动片区学校的发展战略。目前,以我校为龙头校,带动和帮扶的学校有浦城县官路中心小学、浦城县盘亭中心小学、浦城县九牧中心小学、万安中心小学这四所小学。每学年由我校负责制订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活动,做到备课、教学、教研、培训成果共享,整体提高片区教师教学能力。片区内学校教师资源共享,学校间实行教师交流任课。各学校共同参与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实现特色课程学校互补、片区共享。但随着片区教研活动的开展,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如片区教研只是单纯由各校推荐几位教师上公开展示课,展示完后大家聚在一起进行评课、议课。这种教研课缺乏目的性,而且在评课、议课时,听课教师也只是针对单节课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评课者做“老好人”,这种评课如蜻蜓点水,即使指出了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没有围绕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可想而知。

首先,这样的教研无教研计划,听课与上课的教师不清楚教研课的专题是什么,教师评课无所适从。其次,这样的教研活动方向单一,教学与研究相脱节,教师容易厌倦。最后,这种教研以“制订目标—选择形式—确定内容”为基本程序,存在三个“缺乏”,即教研目标缺乏导向性;教研主体缺乏主动性;教研内容缺乏针对性。三个“缺乏”给我们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应该研究什么?因此,我们围绕“应该研究什么”进行充分讨论,并对原有教研工作程序进行检讨,确立了“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怎样研究”的新思路,把研究内容的确定作为片区教研的首要任务,让教研能围绕核心话题开展,这样的教研才有目的性,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此,我们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以教师发展为本,将过去单一的、一次性的观摩式的教研模式转变为探索持续性、研讨性的专题式教研活动方式,以多元的教研活动方式在特定内容和地域范围中进行有效互动、整合,来形成教研的共同体。我们先将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最突出且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形成教研活动的研究专题,并使其“系列化”。因为“系列化”教研活动具有全程性、专题性、系统性、相对延时性,而这为开展反思性实践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也能使每次活动都有鲜明而具体的专题,使各活动之间既有层次性又有连贯性。开学初由各校共同决定研究话题,以书面形式告知教师,这样才能保证执教者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备课、上课,每位参与研讨的教师也都能结合执教者的课例进行点评,且话题集中,避免评课的无目的性。

二、教研教改的目标和任务

(一)教研更有实效性与针对性

通过研究,我们能较好地抓住每次教研活动的重点,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能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从而实现“解决一个问题,确定一个观点,落实一个技巧,达到共同提高,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

(二)激活教研氛围,形成教研共同体

通过带着共同的问题进行教研,从而真正形成1+1>2 的教研效应,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参与热情,并使他们在浓郁的氛围中享受到了教研的乐趣,使教研活动成为一种伴随交流与分享的群体互动与合作研究过程,对提升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提高教研质效都有较好的作用。

(三)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专题式教研,促进教师注意提炼与确立教研活动的话题,并学会带着目标与任务去参加每次教研活动,增强了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

(四)形成较好的专题性成果

各教研组长通过对各期大家共同参与的话题中的资料进行归类,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可以由点到面进行推广,也可以使各学科组形成小课题由浅入深进行推广,对于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选择相同或相似内容由其他教师授课,然后再进行评课、议课,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常规教研活动难以深入推进,关键是缺乏对先进理论的宏观统率,缺乏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专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瞄准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把理论学习、问题思考、对策研究、课堂实践、总结提炼、行动跟进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研究,以研究促行动,从而能有效引领教师在研究问题、实践探索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发展教学能力。

三、教研教改的主要内容

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开展研究,片区五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大学科组,对象为全体师生。由各教研组针对本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过程中感到困惑而又亟须解决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问题,教研室将这些专题进行审核、分类,以专题研究项目为载体,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有若干鲜明专题、人人参与的教研方式。

四、教研改革研究的思路

教研重心下移,让研究立足于常态教学;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让研究走进教师的教学日常;以专题研究支持项目为载体,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专业人员、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转型升级

参与专题教研活动的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持,所以学校应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与专题相关的教育理论,推荐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给教师阅读,或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以胜任专题教研研究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

(二)以公开课为载体,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各教研组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专题教学研讨的内容,以公开课教学研讨的形式开展研究。根据确定的专题,通过组织前期的理论学习,教师对研究专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后,再组织教师独立备课,进而组织集体讨论。学科教研组组织相关的教师听课和评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教学实施方案,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上课和听评课。通过对比,集体归纳总结,形成精品课例,逐步成型推广。各教研组还可以开展“一课多上”“同课异构”等活动,每次上课都由教师集体备课,然后自主听课、评课,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专题教学研究中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也有利于教师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并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此外,我们邀请进修学校教研员及学科专家现场观察,并对专题教研活动作出系统的具有导向性的评价,使专题教研活动更加规范化。

(三)及时有效开展专题反思活动

无论是对执教者而言,还是对听课者而言,课后及时进行专题反思,意义非凡。基于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研究后,需要进行理性的专题反思,既要反思执教者的教学,也要反思自己的认识;既要反思成功之处,也要反思失败的原因。通过反思,积极梳理归纳,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机交融,执教者和听课者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四)归纳总结,成果推广

针对每次的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组织者要认真总结梳理,详细记录每次专题教研活动的过程、做法、收获及存在的问题等,把典型课例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形成成果。针对每学期若干次专题教研活动,要总结分析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个阶段的研讨做好准备。

五、教改成果及效益

(一)实现“三个转变”

由以教师听为主的教研模式向教师参与的互动式的教研方式转变;由教研内容单一化向教研内容多元化、专题化转变;教研模式的开放,带动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

(二)打通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

通过专题教研活动,避免了教研活动的随意性,且化繁为简,打通了教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力争把优秀教师的培养、课题研究、教师业务培训、新教师的指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体

主题教研活动源于教师的需要,同学科教师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在主动探究、同伴互助的学习活动中,提升教学理念,完善教育行为。

(四)破解本校教研的难题

针对学校缺少高水平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意识不强,自我反思,习惯缺失等问题,可通过专题教研,将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联结在一起,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努力,使广大教师在共同学习、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进而共同进步与成长。

综上所述,积极响应和努力践行浦城县教育局提出的城区学校带动片区学校的发展战略,光明中心小学以专题研究为载体,构建教研共同体,明确教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让教研工作得以真正落实,进而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片区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创新又贴心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陕北民歌剧《延河谣》开启西北片区巡演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