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中心学校 周 娟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工具,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积极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创意过程,习作能力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习作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仔细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每个学段、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习作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领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提升,让学生意识到:写好习作很简单。笔者认为:学生的习作练习可以遵循特定的训练序列,具体来说,笔者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是这样进行序列指导的:
若要进行小学阶段的习作指导,一定要认真研究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序列安排,《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写话、习作均做了整体的部署,从第一学段的重点放在写话上,二、三学段称为习作,而且在学段的要求上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编排者的良苦用心。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各个学段进行写话或者习作训练的根基。从第一学段中的看图写话来说,需要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上的人物、事物或者景物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连接成句,再构句成段。到了二、三学段时,认真观察也是学生习作训练的起始点,只有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以及对人和事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可以这样说,观察是习作的基础,为即将展开的习作练习囤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例如在第一学段中的看图写话中,教材提出的要求是:认真看图,图上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写上几句话。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明白图上分别有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身份是什么,是父母和孩子,还是老师和孩子,或者是几个小伙伴等,需要对他们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再针对图画上的内容进行观察和适当的联想,如: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事情?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呢?适当的点拨之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适当地想象出人物的对话来,这样一来,可以写的话就多了,内容就会充实很多,不会再是干巴巴的两句话放在那里。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三个学段分别做了不同的表述,而每册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无疑是秉承习作序列训练的鲜明体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都会设置口语交际,这是说话的范畴,也恰恰体现了习作训练中的由说到写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平时在上课时,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习作技能的渗透。
所谓习作技能,是指学生在上述观察积累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于习作的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方面的设计,可以分别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表达。
内容上来说,以第二学段的习作为例,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我们要求他们对一件事能够记叙完整,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即可。如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师引导他们在介绍人物长相的时候,讲清介绍的顺序,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介绍长相,而是从一开始就给予正确的顺序指导。如果学生能够语句通顺地写清人物长相,便是成功的首次习作体验。而到了六年级后则提升要求,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而且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和心理来表现人物,做到重点突出。这样的表述恰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利于教师进行把握和辅导。
对于语言的锤炼,教师要首先要求学生疏通语句,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再加深到增强词句的表达效果上。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文本的写法,对于文中出现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认真把握,准确运用,以此增强自己文章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第一学段中,如果学生能够根据事物的基本特点,学会基本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表达事物,便是达标的。在介绍同学长相的时候,能够知道用比喻的手法,如:她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牙,真好看!还有的同学写道:他的脸红扑扑的,就像圆圆的大苹果。而到了中高年级后,修辞手法运用要更加娴熟和深刻,为自己文章的立意和中心服务。记得一位同学在写到感恩妈妈的爱时,分别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宏伟地抒发了对妈妈的感恩之心。确实,排比句在表达上,具有震人心魄的气势,层层推进,把作者的心意层层述说,让读者感同身受,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如:妈妈的爱是一缕春风,吹散了我心头的乌云;妈妈的爱是一把大伞,替我遮挡生活中的风雨;妈妈的爱是一个摇篮,承载着我所有的梦想……
习作教学虽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是只要我们精准把握每一个学段的训练目标,按照文本中的习作序列来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训练,同时,积极做好阅读的积累工作,储备下丰富的词汇和语句,学生的习作水平便可以逐步提升,从而克服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对习作充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