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八角岭中心小学 熊林洪
受“单向灌输+枯燥训练”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根本不能以快乐的心态进行创作。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推开学生写作兴趣之门,那么学生就难以写出辞藻优美、回肠荡气的作文。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以断尾求生的勇气摒弃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桎梏,把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科学性的教学方略以及教学路径引入写作教学中,从而让学生与“兴趣”同行。
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又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是语文课本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很多语文教师仅仅把这些插图应用到课文讲解之中,这样不利于充分发挥插图的价值与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该主动把插图应用到写作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对这些插图进行仔细观看,并让学生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描绘插图的内容。如此一来,不仅起到了“图”尽其用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譬如,教师在《春天的赞歌》的作文指导课中,首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写作题目是《春天的赞歌》。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景色呢?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来欣赏《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插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找春天》这一课的插图进行欣赏与观察。其次,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之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有的学生说:“我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了观察。这幅插图的左边是一棵刚刚发芽的柳树,右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有的学生说:“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了观察,这幅插图的上面是几只自由飞翔的燕子,下面是竞相盛开的鲜花。”……再次,教师对学生说:“这幅插图展示了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景色。这些景色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彰显了无限的希望。下面,请你们结合插图内容,对《春天的赞歌》这一作文进行创作吧。”于是,学生一边仔细地观察插图的内容,一边进行写作。总之,教师通过利用课本插图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色彩斑斓的。然而,不少教师往往不能把生活与作文教学综合起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只知道向学生灌输作文知识,而没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意识。此时,教师充分利用生活教学法,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之中,就有利于解决这样的问题。
譬如,教师在《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作文指导课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写作题目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下面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身边都有哪些人呢?”有的学生说:“从长辈的角度谈,我的身边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等。”还的学生说:“从同辈的角度谈,我的身边有哥哥、姐姐、同学、邻居家里的小伙伴等等。”……其次,教师对学生说:“你们认为如何描述一个人的特点呢?”有的学生说:“需要适当地描绘这个人的肖像,需要借助一个事例展现这个人的特点。”有的学生说:“简要地指出我与这个人的关系。”还有的学生说:“需要对这个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进行恰当描述。”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的人展开描述。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成为众多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一些语文教师总是固执地认为灌输式教学模式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可是,很多写作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些教师的想法是错误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会消磨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会禁锢学生的写作思维。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以断尾求生的勇气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采用片段训练教学法,以此来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提高。
譬如,教师在《我的植物朋友》的作文指导课中,就可以开展片段训练。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写作题目《我的植物朋友》,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以《我的植物朋友》为题,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小片段吧。”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对喜欢的植物进行描述。有的学生写了关于梅花这一植物外貌的片段,有的学生写了关于梧桐树生长习性的片段……总之,这样的片段训练充分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也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提高。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新颖等优点,把网络资源应用到作文教学之中,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新颖有效的网络资源,从而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写作素材,如描写自然景物的好词佳句、描写人物外貌的范例、一篇篇优秀的作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讲解具有实用价值的写作手法,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绘制关于写作的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在创作之前就能快速地形成有效、有序、有条、有理的写作思路。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写作教学中,通过巧借课本插图、联系现实生活、开展片段训练、妙用网络资源等方式,充分地秉承了语文新课标理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写出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作文,进而提高了写作教学质量,使作文教学闪耀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