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玲
(安徽省凤阳县李二庄中心小学 安徽 滁州 233100)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几乎是没有的,要么是碎碎问,要么是毫无意义的问。鉴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要斟酌每一个问题,做好课堂的有效提问。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每个学生对每门学科及每节课的学习,都不是一开始就会感兴趣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课文的重难点知识为突破口,以激发学生的动脑意识为目的来给学生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如《丰碑》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见过丰碑吗?丰碑是什么?课文中说: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有了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迫切地想去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丰碑”的两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在课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必须要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即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语文学习基础,分层设计提问内容,从而让不同等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问题的指导下,深入掌握课程内容,实现语文思维、能力有效开发。为全面提高语文提问针对性,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进行调查和了解,通过师生互动、家长访谈、随堂测试,掌握学生语文基础。之后,根据不同学生语文基础,设置不同难度问题,避免因为问题过难或者过易,给学生学习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沙漠中绿洲》时,可以综合学生学习基础,设置不同层次问题。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要求其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其站在环保角度,诠释和解读“沙漠中的绿洲”具体含义。如此一来,能够实现不同阶段语文学习潜力的开发和训练,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育均衡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实现精益教学,其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紧紧围绕新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促进生成,借此在调动学生的新知探究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學活动之中。我在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在生本理念的驱使下,在发问、候答、叫答等环节应用相应的技巧,借此保证所提出的问题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问答作为课堂提问的其实环节,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课堂提问的效果。对此,我在提问活动开展中对发问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语言较为抽象或模糊,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问题将成为摆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此,我在发问活动开展中,会发问的语言、语速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以《可爱的西沙群岛》该内容教学为例,在发问环节,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西沙群岛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呢?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下可以回到出南海。立足学生的回答情况我再次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可爱的呢?请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描绘西沙群岛可爱的句子。在这样围绕文章题目的发问下,一个个极具针对性的问题不仅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使学生在简洁的描述下准确把握了问题的中心,为其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提问的能力,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把握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因而提问也是杂乱无章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问题范例,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提问的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质疑的角度,把握提问的切入点,提出贴近内容又具有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与模仿,掌握提出疑问的方法,提出少而精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在释疑中发散思维,提升思维水平。教师以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引发学生探讨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学生难以理解远离现实生活的内容,教者以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何宁愿接受惩罚而不归还火种”诱引学生思考、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人类没有火种,只能吃生的食物”“食物没有煮熟,太难吃了”“吃生食会生病”……教师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种设计合理,科学,系统问题的教学艺术。学生可以被引导继续像知识大厅里的掌柜一样惊讶,感受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