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潇,王彦璋,李 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我国高校应当创新思维、规范制度、科学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爱好。
课外体育运动作为体育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一方面体现大学生本人对自身的健康规划如何,另一方面课外体育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也展现着高校学校体育是否切实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协调、是否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相促进。
湖南理工学院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坐落于岳阳南湖湖畔,是岳阳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本调查采用湖南理工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真实体现岳阳市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岳阳市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状况, 探索当前存在的主客观因素,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帮助岳阳市大学生形成科学、规律的课外体育运动习惯。
本研究以湖南理工学院大一至大四不同专业不同性别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0人,女生 129人(见图1),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所占比例见图2。
图1
图2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调查需要,查阅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的藏书和学术期刊,并通过万维、中国知网等途径查找有关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的学报和论文等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来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任务和目的设计和制定了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发给调查对象,回收问卷后进行详细的整理,录入电脑,以便统计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29份(男100份,女生129份)。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了解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湖南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参与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律性。
2.1.1 该校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频率较低,还有提升空间
图3
图4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3、图4),该校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为1次的占较大比例,为29.69%;每周参与体育活动2-3次的占最大比例,为41.92%;而每周参与体育活动4-5次的占较小比例,为16.16%;每周参加体育运动次数达到6-7次的为最小比例4.8%;能达到7次以上的占7.42%。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每周都会保持基础的运动,每周最少运动一次,最多能达到每天运动的频率,但是71.61的学生每周运动次数不超过三次,一方面证明该校大学生具有自动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但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2.1.2 该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动机较为多元
图5
图6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5、图6),53.71%的学生会安排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体育运动;14.85%的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30.57%的学生会依据该项目是否能起到健身效果而选择活动内容;另外有0.87%的学生不确定体育活动的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运动的原因多元,有的学生在接触某种体育项目时,投入时间、精力和体力,获得了一定的愉悦感,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延续这种体验,因此也会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获得愉悦感的运动,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类学生选择进行体育运动就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而有的学生期望通过一系列的体育运动达到健身的效果,这种期望表达了大学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负责,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慢慢学会科学作息,规律生活,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服从老师的安排,根据学校体育课程中教师的规划和安排进行课外体育运动,为了完成学业,达到课程目标而进行一系列体育运动;只有极少数学生不能明确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
2.1.3 该校大学生选择参加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趋于科学指导
图7
图8
调查结果显示,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方面(如图7),6.99%的学生服从学校统一安排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10.92%的学生选择参加有教师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12.66%的学生选择在俱乐部的体育活动;69.43%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主开展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选择方面(如图8),19.65%的学生会选择学校安排的教师;24.45%的学生选择所在俱乐部或协会自主聘请的教师;52.84%的学生则会自主选择指导教师;还有3.06%的学生选择其他类型指导老师。
相比较大学生在选择课外体育运动形式时有17.91%的学生选择学校和教师的安排,在选择指导教师时,这个比例更大一些,有19.65的学生相信学校的安排;同样对比组织形式中选择俱乐部的学生占12.66%,在选择指导教师时,选择俱乐部、协会的指导老师的比例上涨到24.45%,说明当代大学生相信科学,具有一定的保健意识和运动意识,并且能够选择科学的、合理的运动形式。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会选择跟随专业教师进行运动,一部分学生会跟随学校安排的教师或者自身所在俱乐部、协会的教师进行体育运动,他们相信学校教师的专业性、责任心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学校教师了解学生、了解课程,并能够结合学校体育课在课外体育时间安排衔接和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这是校外指导教师所不能达到的;另一方面仍有超半数的学生会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无论是社会机构中的私教,还是体育运动类手机app中的网络课程、定制计划,他们更倾向走出校园,寻找能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具针对性的进行体育运动,或是为了自身身体健康,或是为了矫正身姿,亦或是为了塑性,这类学生或是具有体育消费意识,追求相应的服务,或是能够自主安排体育运动,均会自主选择体育指导教师。
2.1.4 该校大学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存在较大缺陷,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求
图9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9),31.44%的学生认为该校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充分锻炼身体;26.2%的学生认为现有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不能满足锻炼身体的需求;还有42.36%的学生认为现有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对身体锻炼的作用只有一点点。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31.44%的学生认可学校体育课程以及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还有高达68.56%的学生对学校层面的体育活动安排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这说明,在鼓励学生走向室外,运动起来的同时,学校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课程计划;加强学校专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丰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性,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各单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管理,提高学校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和环境。
2.1.5 该校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相关知识匮乏,缺乏个性化的科学规划
图10
图11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所参加的课外体育运动的课时规定的了解情况如下(如图10),8.3%的学生了解学校课时安排;52.84%的学生了解一点;38.86%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课时安排。
在课程设置方面(如图11),3.9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符合规定;7.86%的学生认为所上课程不便于管理;12.66%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不利于系统学习;25.76%的学生认为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还有65.07%的学生未对课程设置做出评价或者选择“其他”。
3.1.1 该校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观念薄弱,大多数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频率较低,很难形成体育运动氛围。
3.1.2 该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不明确,参与常规的学校体育课程不能达到学生运动效果,并且很难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参与意识。
3.1.3 该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指导,无法满足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和运动激情。
3.2.1 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等形式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促使学生对自身健康、体育运动引起重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
3.2.2 在常规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开展多项体育活动,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并且可以坚持参与运动的兴趣点。
3.2.3 组织专业的体育运动者对该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进行科学指导,使得每个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都可以基本的掌握运动技能,并且可以培养运动兴趣和运动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