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9-11-27 07:2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孙 鹏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体育产业也实现了从零开始,由小到大,从点到面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体育产业保持了每年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率,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促进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1995年6月16日,国家体委发布《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中提出,“中国体育产业要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1]。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2016年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3]。一系列的政策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体育的产业地位得到确立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后才得以逐步成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40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所体现出的经济功能却是非常强大的。自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便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体育产业首次被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体育的产业地位也得以确立。“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质的变化就是体育从单纯的社会公益事业转变为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体育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家庭消费和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4]。”

1.2 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扩大

图1 2008-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国家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图1所示, 2008至2016年间,无论是我国的体育产业总规模还是体育产业增加值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趋势。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08年的4629亿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19011亿元;而我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也从2008年的1555亿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6075亿元,可见,增长非常迅速。且2012-2016年中国体育行业产值和增加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94%和19.87%,依照这个增长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将会有很大机会突破3万亿的目标,成为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3 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公布的国家体育产业数据,如表1所示,从全国体育产业的11大类来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是最大的,分别为11962亿元和2864亿元,占比分别达到了62%和44%;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6827亿元和3561亿元,占比分别为35%和54%。体育服务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占比首次占据半壁江山,到达55%。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窗口”,并逐渐形成了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驱动,体育用品业为保障,体育培训、体育传媒、体育场馆、体育中介等业态快速发展的整体格局,发展速度不仅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更领跑幸福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7],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

表1 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

1.4 居民体育消费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也开始呈现出专业化、个性化和时尚化的发展趋势。[4]有调查显示,马拉松、户外运动(登山、远足、露营、徒步旅行)、自行车运动、冰雪运动、潜水、垂钓、高尔夫、皮划艇、攀岩等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逐渐成为体育消费的新热点。例如,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马拉松产业在2017年全国共举办规模赛事(路跑赛事人数在8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人数300人以上)1102场,涉及234个城市(覆盖全国70.06%的地级市)。参赛规模498万人次,赛事规模在7年增加了50倍。还有我国的户外运动和冰雪项目,2017年我国泛户外人口(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以上户外运动)已达1.3亿-1.7亿,经常参加户外山地运动的人口达到6000万-7000万人;截至2017年底,中国滑雪场总数达到703家,滑雪人次达到1750万人次,滑雪消费规模达到720亿元,占冰雪产业总规模的18.1%。从整体上看,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1.5 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体医结合、体旅结合、体养结合等新兴业态开始不断涌现出来,我国体育产业链和生态圈也逐渐得到丰富与完善。体育健康城市、体育城镇、体育综合体、体育公园和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开始加速推进,体育产业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集聚区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如今,“体育+”和“+体育”的发展模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模式。促进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养老、医疗等行业的深入结合和发展,是体育产业做大做强的战略定位,不仅拓展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还促进了体育与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形成具有高文化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体育产品,打造出体育文化的新业态。

1.6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作用显著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特色和巨大优势,被誉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动机[5]。2006年至2011年,国家批准建设了六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到2015年底,国家又批准建立了8个体育产业基地和1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在2020年建成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体育市场主体的增长、也增加了产业规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由于产业基地是以空间布局分布,每个基地都可以辐射周边地区,带动许多体育产业共同发展。

1.7 体育产业政策不断丰富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及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些政策文件不断推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体育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将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产业规模仍旧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40年来,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规模仍然偏小。根据2016年各国体育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如图2所示,韩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体育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达到了3%;而中国体育产业的GDP比例尚未达到1%。目前,作为体育产业强国的美国,其体育产业已占全球体育产业总值的1/3。相比而言,我国的体育产业规模还是偏小,距离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规模还是有明显差距。除此之外,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的体育产业长期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导地位,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9%,而体育服务业占比仅18%;而对比美国成熟的体育产业,其体育服务业作为主导地位,占比达到了57%,体育用品制造业只占30%。中国的体育服务业仅占体育产业整体结构的一小部分,产业结构配置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图2 2016年各国体育产业增加值GDP占比

2.2 体育产业信息网站运营模式不合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体育产业信息网站的运营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价值增值不显著。网站的价值增值主要涉及无形资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产业信息网站只是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缺少信息增值的处理,导致价值增值效果不明显。第二,缺少清晰的盈利模式。相比于国外的体育产业信息网站,我国的网站极大多数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仅有我国四大门户网站依靠多年来的受众基础才拥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第三,运营模式不合理。我国很多体育产业信息网站只是简单的复制与套用其他成功网站的运营模式,而缺少自己的特色,这种运营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网站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2.3 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长期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官办不分等问题,大部分的体育人才、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等重要体育资源掌控在政府系统手中,市场没有在分配和在分配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所以,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我国体育产业长期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导,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以生产低附加值的来料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技术投入和科技创新方面严重不足,缺乏自己的品牌产品,难以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步。

2.4 体育产业人才资源匮乏

现阶段,我国在体育组织、公共关系、体育市场化和设施管理方面缺少高素质的综合专业体育人才。纵观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在从业人数、知识结构、管理能力、市场拓展、运营水平都处于较低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体育赛事组织策划、商业运作,俱乐部管理运营人才较少,社会体育活动组织实施、宣传推广的人才紧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高水平、国际化的体育职业经理人的数量甚少,体育产业与文化、医疗、健康、休闲等领域跨界整合的人才匮乏。除此之外,我国的体育产业人才在各地区的分布也不均衡,东西部、城乡之间差距显著,这主要是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的影响,从而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 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布局

促进体育产业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与改善产业布局,缩小城乡体育发展差距。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增加服务业比重。合理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扩大“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体育产业圈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体育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力拓展体育消费市场潜力,解决其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使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本地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2 优化体育产业信息网站运营模式

首先,根据体育产业信息网络发展的实际,找准合理的网站定位,如定位为网络媒体或经营平台。然后,设置广告空间、招纳会员、开展培训活动或提供体育旅游服务等,建立明确的网站盈利模式。其次,设计实用的信息网站内容,采用多元化的网站推广方式。最后,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团队来进行运营,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盈利模式为主体的一个高效、科学、具有特色的运营模式[6]。

3.3 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提升品牌竞争力

成熟的体育市场主体必然具有一定的体量和数量,能够独立地进行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7]。建立多元治理格局的供给方,扩宽供给渠道,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培育多元市场主体,通过政府奖励、财税支持、土地优惠等政策,激发社会参与体育产业的潜力和热情,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加大对产品技术和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形成属于自己的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群和知名品牌,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推动体育市场的对外扩张。

3.4 加快推进产业融合

在21世纪服务性经济日益强大的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所向。体育产业已不再以孤立的产业形态而存在,跨界融合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体育产业创新[8]。加快体育产业跨界融合,促进体育与旅游业、交通通信业、食品业、服装业、医疗保健业、机械业等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从而创造出体育产业新业态,形成新的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和体育产业链,推动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

3.5 发展运动项目产业

体育竞赛表演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重,而竞赛表演业的核心内容是由各运动项目组成的体育赛事,运动项目的发展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更直接和现实。有研究者认为:发展运动项目产业应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运动项目市场化发展为原则,积极发展传统运动项目产业、时尚休闲项目产业和民族特色项目产业[9]。此外,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赛事水平和质量,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群众参与度高的精品商业赛事,同时,引进一批国外顶尖的高水平国际竞赛,共同助力我国运动项目产业的发展。

3.6 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

体育产业是跨多个领域,人才和技术密集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体育专业人才进行管理运营,而我国在体育产业人才方面严重缺乏,尤其是社会体育和体育科研与管理类方面的人才,需国家、社会和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培养,尽快提升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储备,以满足体育产业市场人力资源的需求。此外,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科学、高效地合理分配资源,以获得最大体育产业效益。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体育产业之篮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