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正伟 章建兵
1883年8月1日,在上海杨树浦诞生了中国第一家采用地表水源的自来水厂,当时有15万上海人喝上了第一口自来水。同年12月,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委托老德记药房化验自来水水质,化验结果表明,上海的自来水水质“极度清洁,适宜生活饮用”。此后,申城自来水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对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云计算等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构建的现代化水务系统,为申城自来水运营发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上海仪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仪电”)联合上海城投水务合作开发了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云平台”架构设计的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供水管网智能计量管理系统,覆盖了全水务链水量计量管理过程,实现了计量设备管理、远传数据管理、数据统计和产销差(即“未计量水百分率”)分析等功能,应用于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中。供水管网各个分区的供水信息计量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智慧水务综合管理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和预判,帮助供水公司快速定位漏损点,完成检漏修漏。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河湖管理与保护责任的一种制度创新,也是新时代我国治理水环境的总抓手。自2017年发布《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上海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成立市、区、街镇三级河长制办公室,建立河长办工作机制,从组织体系、工作任务、组织保障及考核问责等方面明确了上海市河长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部署到推进,在河长制快速落地的过程中,建立在供水管网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基础上的综合水质监控解决方案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仪电通过整合产品(端)、通讯技术(网)和智慧城市平台(云),创新性推出河长制水质监测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水质监测中心、岸边站、水质监测浮标以及现场水质检测箱等模块,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技术对水质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大数据分析挖掘,为河长和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水质实时预警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这套智能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上海水质监测,还成为相关政府部门与群众联系的窗口,让民众也参与到水质治理的工作当中,进行监督和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群众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效率,进而增强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长期参与上海智慧水务建设为上海仪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借助“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理事单位这一优势,上海仪电以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切合仪电自身产业实际的新战略为指引,聚焦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产业技术,大力发展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在积极服务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上,主动对标国际,积极参与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IEC/SyC Smart Cities ),力争在国际标准化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8年1月,上海仪电在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多特蒙德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水务系统的议题,得到了委员会认可。上海仪电也由此被指定作为牵头单位成立智慧水务专题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在该专题组框架下,上海仪电正在主导一项国际标准“用例收集与分析:智慧城市水务系统”的编制工作,把智慧水务的中国经验向世界推广。该项标准立足水的安全,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者对水资源安全的保障,充分发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产业技术应用,在基于利益相关方技术应用场景和导向分析基础上,力争实现技术应用价值最大化。据悉,该成果有望成为IEC/Sy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的一份重要的系统性参考文件(SRD)。
无标准,不智慧。任何标准的产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并保持对此项工作的热情和定力。上海仪电在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始终保持了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建立了稳固的阵地,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