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 张 伟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由五个板块组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思。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语文言语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和思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教授知识的对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语言的特点搭建“脚手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学生从刚出生起就在默默观察身边的环境,从中学会辨别面孔、习得母语、声音、如何与他人相处,没有人知道这一过程是如何产生的,但当他们说出第一句话时,家长才发现学生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在进入学校学习前,他们就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基本的语法。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会泯灭学生自主学习的天性,教学效率是得不到提高的。那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进行课文教学时给学生列一个学习单。例如:自主学习,找寻语言文字的魅力:(1)默读课文,对于自己觉得描写优秀的句子进行划线。(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句子中所包含的深意。(3)想一想:如何将课文读得更有感情?这样一个学习单就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支撑起一个架子。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自己发现课文的美言美句、自己朗读课文、自己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发展自己的言语学习潜能。
小学生是一个优秀的合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乐于结群,性格有“自来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他们会互相接触,互相融合,通过游戏、讨论、合作、竞争等培养群体的默契。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对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将成绩相近或座位相近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例如:练习朗读,小组之间品味朗读的美:(1)将每一段的关键词圈画出来。(2)想象相关的画面进行讨论。(3)联系实际,小组进行交流。(4)快速阅读全文,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课文的中心段落。在进行课文的教学时,适当利用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学会合作学习。小学生在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如果说考虑儿童特点是小学语文的第一意识,那么考虑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教师的第二意识。语文是一门教授语言运用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
语文学习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个词汇和多少种句型、背会了多少篇课文,因为学生的道德思想、精神成长、文化知识都是语文学习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道德思想品质都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练习朗读,寻找美言美句,小组讨论课文内容,简要介绍作者的背景,延伸到课外内容等来推进学生人文方面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朗读、寻找美言美句、小组讨论感受到课文的意境之美、文字之美、道德之美。
语文是一门离不开生活的课程,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也就是实践性,在语言中学习语文,在语言中发展语文。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去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交流,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就有足够的语言学习环境,不管学生是否主动,他们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在不自觉中学习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无意识变成主动地去学。例如:在课文的教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进行角色扮演的朗读,进行角色的转换后,学生会更加乐意去读,情不自禁地融入自己的感情,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情感。“老师你是我们的园丁,帮助我们健康成长。”“交警叔叔不畏风吹日晒,永远坚守岗位,交警叔叔就是笔直的松树。”让学生在实践语言时得到更具感情的理解。
文体意识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识之一,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模板,他们在点点滴滴的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感受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特点,就是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灵活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画面美、节奏美、意境美。
小学生的想象力异常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呈现的画面进行想象,构建出课文所表现的画面,体会到这个画面的声音、颜色、温度、环境,从而使语言文字变得更具生命力。例如:在《桂花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桂花花朵通过语言描述成雨滴,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画面的构建。桂花在大人的摇摆下降落下来,就像雨滴脱离云朵降落在大地上一样。让学生进行想象,把自己构建成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桂花的美丽,从而更能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深意。
朗读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更能促进学生了解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语言进行积累,理解语言的魅力。比如在进行课文教学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点名让学生来朗读;在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或进行小组合作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有自己的天性所在,教师要做的就是遵循特点,为他们构建语言文字学习的“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