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香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东郭学校 辽宁 盘山 124100)
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学校教育应勇于担负起创新学习教学的重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学习的基本特征,思维本身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孔子曰:“学而不思则”如果有了疑问,不去思考,学业就荒废了,当然就无创新可言,可以这样说,科学创见始于思考,没有思考何来创新。因此,动脑思考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关键。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不满足现状,更深地揭示事物的矛盾,发展学生的个性,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观念的能力就提高了。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以感情的波谰和引人入胜的环境去影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范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一种愉悦的特殊的气氛所陶冶、激励,由此而产生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教,把知识简单地通过填鸭式教学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学,把知识不加思考一古脑儿全部吸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把竞争、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入课堂,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讨论,让学生在这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争论的氛围中学习,进行积极广泛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这就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情感交流。这样,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营造创新学习的愉悦氛围。
“学源于思”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而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创新问题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全使学生从敢于想,发展到善于想,做到多想、勤想,成为一个善想的人。在问题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从不断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又不断提出问题,逐渐上升,由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由聚合思维到了发散思维,再到聚合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聚合发散聚合。
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要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最终总要落实个体的学习行为上。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的积极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进行独立思考,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我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启发,唤醒学生多种思路,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我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各学科的知识日新月异,竟争日趋激烈,智力竟争愈显重要。因此,想象在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坚持形象化教学,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想和方法灵活、富有创新性。21世纪小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发挥想像力,并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让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动手操作,丰富了想像力,各施其能,突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势,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