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珩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实验初中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美术常识与欣赏课是通过对美术常识的了解和作品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常识与欣赏对学生学习美术课的其它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要拥有美术常识,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美术、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美术的基本知识。众所周知,人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并不是机械的物理反映,正如画家通过自我意识去认识和表现生活一样,必然带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用自己的美丑善恶标准去评判其作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课是通过美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历史上或现代人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和审美意识的结晶,是美术家对美的事物和形式的探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的认识和探求的结晶。列如米洛斯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周娜的《簪花仕女图》等,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女性美的典范,一度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人们也常常以某些经典作品中所提供的美的经验去审视其他作品的价值,这就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在欣赏中我们可以从创作方法的角度看到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情感,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而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美术常识与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欣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人们对作品的欣赏如上所说,不是纯机械的反映,而受到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养的影响——一定的审美经验的局限。正如我们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而产生一种亢奋的激情。一方面是因为曲调旋律本身的节奏高亢激昂;另一方面,这个曲调与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爱国救亡运动和浴血奋战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在精神上、思想感情上引起了共鸣,一听到这乐曲就自然而然产生情绪上的条件反射。
欣赏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比之其他活动更需要自己的积极而独立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判断和想像。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理性的逻辑推断,而且带有许多情感因素,在不少场合不一定能说出什么具体道理和根据,只能凭直觉和感受。艺术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同时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审美经验。列如对现代雕塑的抽象美,往往是感到很舒展,很合适,很美,但又很难说出为什么美的具体条条框框。在常识与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在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比如,欣赏古希腊时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形体变化上,形成了四个面的转换,转折的幅度很小,微妙而协调,失去双臂,但不损整体的美,整个身体呈优美的“S”形,表现了女性温柔典雅的气质,给人以优美之感,由于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从一个平面的角度去看塑像,虽然觉得维纳斯很美,但是很难说出美在何处,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双臂还算美吗?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塑像,并要求他们养成多方位欣赏的习惯,转动维纳斯塑像(石膏塑像),让学生从前后左右四个面进行欣赏,学生看到了维纳斯仪态庄重典雅,面部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直鼻、椭圆脸、窄额和丰满的下巴,两眼安详前视,嘴角稍露微笑,矜持而充满自信,体现着青春健美的生命力。通过直观形象多角度的欣赏,使学生感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呈现出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美,从而启发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美术常识与欣赏课教学,虽然是直接通过作品的观赏,但是作为一种观感的交流,教师的辅导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述。根据这一特点,常识与欣赏内容的教学方法归纳为“讲”、“看”、“谈”三结合的方式。“讲”就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较为系统的传授一般理论概念,常识和有关历史知识,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欣赏,帮助学生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讲解的过程中,根据理论课的要求,做到:概念明确、层次分明、语言清晰、简明扼要;讲解的内容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善于抓住学生对欣赏的内容的真实想法,有重点地进行剖析、概括。“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活动,这是欣赏课的主要内容。在组织学生进行欣赏活动时,做到:欣赏的作品接近原作;作品有选择,有代表性,一课时精选两三件作品作重点欣赏,深入而全面地分析;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等简明介绍,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通过欣赏而有所裨益。所谓“谈”,指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感受交流,这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认识的较好形式。通过谈,学生可以弄清一些原来不清楚的问题,列如,欣赏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原来有些同学认为不美,而有些同学却认为美。通过讨论,说出了为什么美,美在何处的道理,使学生的认识都得到了提高。一些平时思维活动开展得不十分活跃的同学在讨论和交谈中也得到了启示,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谈”的另一方面就是争取多发言,面向全体学生;事先准备一些可能的题目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有目的地发现典型,正确引导。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美术常识与欣赏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