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军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中心小学,江苏 宿迁 223851)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强,却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因此,在他们刚刚接触各门学科的时候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新课标中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很多小学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真存在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把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多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在阅读过程中在技术方面的指导。教师没有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对学生阅读技术给予科学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阅读环节失去了兴趣,从而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们预先对所学的课文知识进行自主阅读,并对生、字生词加以标注。然后教师在给予评估和补充,来帮助学生快速的了解文章内容与作者的创作思想。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等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评价,对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没有进行实事求是的认知和思考,在很多学生阅读之后教师仅用“读的很好”“表现不错”等这样宽泛的评价用语,给学生一种敷衍的、不认真的感受。甚至很多教师把阅读环节看作是自身整理教材以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契机,学生阅读时,教师在做其它事情,从而忽略了阅读给提供的更好的观察学生动态、体察学生诉求的契机。小学生们长期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信心的培养。
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学生行为的导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更新前沿的、优秀的教学理念,从而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并且因材施教,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到所授班级学生的个性、爱好、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差异等,结合所授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因材施教。小学教师要在保证有利于小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对其在阅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和分析,并作出合理、有效的评价,注意评价用语不能太过宽泛,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有感情、语言真挚地与学生沟通,并在阅读技能上及时给与科学的有效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缺点,同时在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之上,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用科学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以促进现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发面实施。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阅读有关《雷锋》的课文内容前,教师可以播放有关雷锋的照片,同时播放《学习雷锋》这首歌,然后再让学生们去阅读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锋的事迹,同时加深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质。2.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互动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对于阅读内容较长的课文,教师可以划分段落,然后让学生分组竞赛朗读。或者,有的课文里有多个角色的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感受,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