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艳
(浙江省温州市艺术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0)
高中二年级学生正处于成年前的黄金年龄,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还很懵懂。这节以防诱惑,拒毒品,做一名文艺兼备的好少年为主题的班会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毒品的含义、毒品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毒品,目的就在于警钟长鸣、使高中生远离毒品,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同时为他们提供和谐、健康的社会成长环境。
《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的总目标是在各学科渗透毒品预防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人。
案例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线开展教学,以学定教。通过问卷调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含义、毒品的危害以及我国的禁毒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真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最终达到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教师准备:视频、PPT
学生准备:问卷调查、真实案例现场演绎
环节一:识毒
1 .“你对毒品知道多少” 调查结果:(课前对学生分段调查)。
外语语言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树立“知彼”的文化观(目的语文化),更要培养“知己”的文化意识(母语文化)。在教学中鼓励两种文化的互动,既要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也要保持知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输出中国文化的精髓。(贺宏志、周建设,2013:13-37)
调查结果:
(1)对合成毒品和新型毒品87﹪的受访生听说过,但具体不清楚
(2)对毒品的危害是否了解68﹪的受访生听说过,但具体不清楚
(3)93﹪的受访生从不参加禁毒活动
(4)98﹪的受访生表示学校开展过禁毒教育
(5)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的主要形式: 禁毒讲座、 组织观看禁毒宣传片、 发放禁毒资料、 开展禁毒主题教育课,各占18﹪、29﹪、40﹪、10﹪。
2.存在问题:由调查报告可知,当前的中学生对毒品的认识还是很不全面的,而所受的禁毒教育也不够到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分组问卷调查的形式引入,然后展示各组调查结果,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总结,突出学生主体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设置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毒品问题就发生在身边,要时刻认清毒品的真面目。
环节二:试毒
1.一失足成千古恨
场景一:校门外 校外人员拉拢在校学生
场景二:KTV包房 校外人员诱惑学生吸食毒品
场景三:戒毒所 学生吸毒成瘾、最后进了戒毒所
2.问题:如果你是那名学生,你会怎样呢?小组讨论,互相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最后小组代表发言陈述。
3.讨论:
小组一:后怕,因为以前的一些同学辍学后,就会在社会上混,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很好,是办工厂的,所以经常出入酒吧、KTV,有的时候也会来找我,幸好没有去。
小组二:有些家长做的也不够好,把孩子托管,或者寄宿到别人家,寄宿到学校,就容易遇到那些品质恶劣的坏人,就容易误入歧途。
小组三:大多数的同学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父母和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要远离一切不利于我们成长的负面因素,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禁得住诱惑!
4.总结:现实生活中确实会有这样意志力不坚定的同学,因为对毒品的认识不够,又经不住外界的诱惑,最终走上了罪恶的深渊!
【设计意图】:利用案例教学模式将真实案例现场演绎,既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形象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从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
(承转) 毒品有着巨大的危害性,那么我们高中学生应该怎么样预防吸毒呢?
环节三:御毒
1.播放视频
2.问题:讨论防毒的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代表发言)
3.总结: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我们平时就要加强禁毒知识的学习,向周围的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开展同伴教育和互相监督与影响。
(1)校内,参与学校的禁毒宣传,法制教育、价值观教育、课堂主渠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广泛兴趣,克制盲目的好奇心理和侥幸心理,形成一个人人防毒、拒毒,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
(2)校外,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和家长一起学习禁毒知识,慎重交友,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文件,直观的展现预防毒品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再适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会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毒品预防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创设情境,架设生活与课程之间的桥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模式的使用让学生主动呈现主人翁的内心独白和行为举止,反思自己的行为、情绪和举动,对可能产生的困境有相应的思维和正确的预防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并派代表把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又加强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让学生感同身受,切实地认识到识毒、试毒、御毒和击毒就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从而加深学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