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延平
(作者系河南省委农办主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扶贫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2018年年底,全省农业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30万人(次)以上。同时,河南也是农业品牌大省。2018年年底,全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4429个,贫困地区占比42%,是2016年占比的3倍;培育创建省级知名农业品牌400个,贫困地区占比41%;信阳毛尖、灵宝苹果、杞县大蒜、平舆白芝麻、泌阳夏南牛获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品牌是质量,品牌是标准,品牌是效益,河南双汇火腿誉满全国,三全、思念汤圆和水饺销往全国各地,好想你大枣成为网红美食。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无产业不品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抓好品牌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河南积极开展品牌扶贫,努力通过品牌引领推动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脱贫,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品牌建设促进了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资源的挖掘。河南贫困地区多位于山地、丘陵和滩区,大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产品特色突出,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但因为市场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利用。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通过“三品一标”管理体系认证(登记),打响农产品品牌,培育出“上戈苹果”“新安樱桃”“瓦岗红薯”等产业新宠,进而发展成为当地主导优势产业,为贫困地区脱贫注入了新动能。
(二)品牌建设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当前,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不再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品牌优势。“兰考蜜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从北京郊区销售转入市内商超,价格提高30%;“正阳花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后,吸引全球花生油生产排名第一的鲁花集团落地正阳,全县花生产业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农业品牌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贫困地区通过品牌创建,引领传统农业升级,带动产业链延伸,推动产业发展,大幅度提升农业产业扶贫质量。
(三)品牌建设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在农业产业扶贫中引入品牌因素,通过品牌这个接口,地方特色农产品提高了市场知名度,扩大了销售规模,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三品一标”的认定管理,提高了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价格,把“绿水青山”变成惠及贫困群众的“金山银山”;市场拓展使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光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的信心,势必会扩大规模,增加用工,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贫困群众。近年来,大力推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优质特色农产品进京”工作,淅川县一大批获得“三品一标”认定的农产品成功进入北京市场,得到了首都人民的充分认可,累计销售农产品1.78万吨,销售额达4亿元,辐射带动2.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践证明,农业品牌是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农业品牌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突出体现,在实施农业产业扶贫过程中,要把品牌这杆大旗举起来,树立品牌导向,推进品牌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为基础,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实现贫困户脱贫和稳定增收。
(一)筑牢品牌扶贫基础,推动特色产业提升。特色农业是贫困地区的优势产业,也是农民实现脱贫的主导产业。近两年来,河南着力推进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和水产品等十大优势基地,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贫困户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改造提升农业产业链,都要以品牌为重要引领,靠塑强品牌解决无效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靠打响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园区平台创建,把品牌建设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建设相结合,推动资源要素在品牌引领下集聚,形成园区出品牌、品牌带园区的格局。要拉高工作标准,做到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品种与“三品一标”产品质量相结合,十大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与“三品一标”质量控制标准相结合,经营主体自主品牌与“三品一标”公共品牌影响力提升相结合,加快在贫困地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农业品牌带贫优势。
(二)搭建品牌扶贫载体,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扶贫在所有扶贫措施中,覆盖面最广、涉及人口最多,而农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扶贫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品牌文化,加强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积极主动创建自己的企业品牌。今年,河南省扶贫办为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推出了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政策,对拥有“三品一标”认证的涉农带贫龙头企业,在筛选评定程序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准入。各地也要在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场申报和评审过程中,把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作为优先条件,切实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面提升农业品牌发展和带贫增收能力。
(三)发挥品牌扶贫作用,加强产业风险防范。没有生产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的商品。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卖出去、卖上好价钱,是品牌建设和产业扶贫的目的。这几年,河南一些地方出现了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要破解卖难问题,化解市场风险,就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有品牌就有市场,就有发展活力。在工作中,要引导贫困地区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塑造一批有口碑、高品质的金字招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增强产业带贫抗险能力。要加强益农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调度,畅通产销信息精准对接渠道,促进河南品牌农产品发展。要加大品牌农产品营销力度,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参加“农交会”“农洽会”等全国性的展示展销活动,多形式、多层次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的产销对接活动,推销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尤其是今年第二十届绿博会将在郑州举办,要以此次办会为契机,把河南厚重的文化以及一流的办展水平展示出来,把河南农业品牌扶贫的成果展示出来。
(四)强化品牌扶贫支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服务既是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价值内涵的科学保证。近年来,河南积极推广以“矮抗58”为代表的优质专用小麦,全省种植面积达1200万亩,延津、南召、固始等多个贫困县的小麦都实现了订单销售,帮助贫困群众亩均增收200元。今后,要围绕市场需求和供给质量,发挥好全省12个产业技术专家体系作用,开展技术研发,通过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农业品牌价值;要发挥好贫困县产业技术专家组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加强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技术指导;拓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计划,丰富各类涉农培训内容,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为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提高品牌扶贫质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产业扶贫存在“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等现象,部分贫困户没有完全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在工作中,要用好“三品一标”科学的标准体系,指导获得“三品一标”品牌认定的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采用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农产品品牌溢价分红等扶贫模式和“一地生四金”联贫带贫方式(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养殖得“现金”),紧密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稳定带贫增收能力。要完善龙头企业、“三品一标”基地、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在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壮大带贫联贫企业的同时,引导其积极优先安排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让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让品牌溢价保证贫困户增收。
农业品牌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切实营造好农业品牌建设环境,发挥好品牌在产业扶贫中的先导作用。
(一)加强品牌扶贫协同管理。要加强与扶贫、发改、商务、海关、工商、质检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品牌扶贫协调管理,形成合力。要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实施示范和“三品一标”认证;推进“五有一追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以标准促品牌,以品牌促产业。
(二)完善品牌扶贫机制。要建立健全品牌扶贫激励机制,把中央给的政策用足用好,把地方的各项政策用活,为品牌创建创造良好条件,让品牌真正产生效益,让贫困户得到实惠。要继续对深度贫困县实施品牌扶贫整县推进,完善省、市、县三级品牌扶贫机制,落实好一对一指导及集中现场办公等措施,推动贫困地区“三品一标”品牌带贫能力不断增强。
(三)加强品牌扶贫宣传。要强化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坚持正面引导,总结推广好农业品牌扶贫模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