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床护士中医体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2019-11-26 06:13:5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格化职业倦怠浙江省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杭州 310053

职业倦怠是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1]。临床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很重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2]。一旦发生职业倦怠,不仅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个人和家庭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下降。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与健康和疾病密不可分。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3]。在既往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中,多集中在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和消极干预上[4-5],而关于中医体质特征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探讨临床护士中医体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旨在为改善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8年10月至2018年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照医院级别(二级甲等或三级甲等)进行分层后,在浙江省抽取6家二级甲等、7家三级甲等综合性西医医院,共纳入13家医院,并将医院所有的护士纳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浙江省在职注册护士;(2)临床工作时间≥1年;(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进修护士;(2)在调查期间因休假等不在工作岗位的护士;(3)怀孕者;(4)患有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采用自编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资料、工作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院等级、科室、职称、工龄、月收入、夜班次数、体育锻炼次数等。

1.2.2 中医体质量表 是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这9个亚量表组成,共有61个条目[6]。参照2009年3月2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ZZYXH/T157-2009),来计算原始分和转换分。计算公式:原始分数=各亚量表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数-该亚量表条目数)/(条目数×4)]×100。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 分、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 分,判定为“是”;30~39 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

1.2.3 马斯勒倦怠量表(Maslas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 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9个条目、去人格化(de personalization,DP)5个条目和低个人成就感(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8 个条目,3 个维度,共22个条目。该问卷使用Likert7级评分法,“从来没有”为0分,“一年有几次”为1分,“每月有一次”为2分,“每月有几次”为3分,“每周一次”为4分,“每周有几次”为5分,“每天都有”为6分。倦怠程度越高者,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越低,去人格化和情感衰竭维度评分越高[7]。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问卷调查法,与被调查的医院护理部取得联系,征求其同意后,研究者将电子问卷的链接发送给临床护士。电子问卷每个条目均设置为必答题,若答题者有缺项漏项时,系统会自动提醒答题者补充完整;限制一个手机或电脑终端只能填写一次问卷,避免重复问卷。电子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解释说明调查目的、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由调查对象独立、不记名填写并提交,所有问卷于发放日起3d内收回。问卷收回后,研究者从问卷系统中逐条审核问卷,对答案呈一致性或波浪性的、有明显逻辑矛盾的答卷予以剔除后导出最终数据。共回收19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540份,有效回收率为80.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浙江省临床护士中,共回收19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540份,有效回收率为80.20%。对浙江省临床护士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详细情况见表1。

2.2 临床护士中医体质特征 临床护士中医体质特征具体见表2。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个体为兼夹体质,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偏颇体质类型。在偏颇体质中,单纯偏颇体质最多,有990例,占69.3%。兼夹体质中,兼夹偏颇体质种数最多可达6种,有6例,占0.4%;兼夹2种偏颇体质有348例,占24.4%;兼夹3种颇体质有72例,占5.0%;兼夹4种偏颇体质有12例,占 0.8%。

2.3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 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基本情况,将3个维度分别与国内常模相比,发现情感衰竭略高于常模,去人格化高于常模,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2.4 中医体质特征对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采用分层回归方法,首先将临床护士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第1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然后将临床护士的中医体质特征作为第2层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得到标准回归系数,并计算2层之间R2产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F检验值,同时考察△R2是否有可靠的提高。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九大中医体质特征对浙江省临床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低个人成就感能独立解释其变异的为15.1%、7.1%和 1.1%。见表 5。

3 讨论

3.1 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职业倦怠的发生与职业性质有高度的相关性[8]。本研究显示,浙江省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且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均高于国内护士群体常模,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P<0.05)。职业倦怠的重要理论“资源保存理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由于工作资源缺乏和工作要求过高导致,过高的工作要求是导致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的主要原因,而缺乏支持和资源则不利于个体调节、恢复情绪[9]。情感衰竭指人的情绪过度消耗的感觉;去个人化是指服务者或照顾者负面的、无情的对他人的过度反应[10]。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临床护士是一个特殊的医疗行业,尽管负责拯救生命的光荣任务,但轻微的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的

发展,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此外,服务对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每一位患者的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和需求都不尽相同,这要求护士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求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法律、人文科学知识等。在工作中,护士承担着多种角色,如照顾者和教育者等,在家庭中还需尽到母亲、妻子和子女的义务,工作量繁重且琐碎,角色过多,使护士力不从心,身心俱疲[11]。当压力过大而无法承受时,护士情绪容易失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厌恶工作等情绪。而医院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削减护士编制,患者的就医需求却不断增加,护士缺编严重,加上目前二胎政策的开放,护理人员紧缺现象更是严峻。由上可见,临床护士工作要求高并且资源缺乏严重,加重了临床护士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的扩张。低个人成就感是指在工作中对自身工作能力与工作意义的低成就体验[10],浙江省临床护士低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常模,这与蔡茜茜[12]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与地区和医院的环境差异有关。护士的职业在国内社会认可度不高,护士虽然为患者的康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有些患者和家属却将其归功于医生,某研究指出在医院里存在一种错觉,医生受到尊敬,而护士只是附庸,导致护士的内心期望和现实发生冲突[13]。此外,还与浙江省的经济社会条件有关。在经济上,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教育资源丰富,临床护士学历普遍较高,竞争压力大;在社会上,浙江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护理行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护士重视自身的职业发展,自我要求高。浙江省临床护士的高职业倦怠现状,不仅会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甚至会危害自身身心健康,应该引起护士自身与管理者的重视。

表1 浙江省医院临床护士一般情况表

表2 浙江省医院临床护士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表3 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

表4 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水平与国内常模相比

3.2 中医体质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变量后,中医体质作为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特征,与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密切相关。本研究表明,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均对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平和质对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中医体质学其基本理论之一“心身构成论”认为,构成体质的要素不仅包括躯体,还包括心理素质,二者缺一不可[14],体质差异导致个体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具有差别[15],从而不同的体质具有与其相对应的心理特征。气主动为阳,气虚质的护士多因体内气的缺失而产生一些阳虚的症状,因此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他们往往自我宣泄、疏解的能力较差,无法通过与外界的沟通有效排解职业倦怠带来的心理负担,面对工作中突然遇到的困难情绪易波动,不能很好地处理自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以往,导致情感耗竭,对患者冷淡,去人格化随之产生。痰湿质是一种黏滞重浊的体质状态,由于痰湿内停、湿气重浊,易困三焦,阻碍气机的运行,湿邪为阴,气为阳,阳气不能生发,导致痰湿质护士通常容易困倦,性格善于忍耐,将苦闷埋在心里,不轻易发泄。在面对病人苛刻的要求和指责时,痰湿质的护士通常选择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这势必会出现情感上的耗竭,影响到人际交往和工作,最终导致去人格化。血瘀质因瘀血内阻导致气机不畅、新血不生而血不养心,情绪多变,时而急躁易怒,时而抑郁寡欢,不易保留情感资源,也不易与患者建立友好的关系,去人格化水平高。气郁质的主要特征是气机郁滞、神情抑郁等。《张氏医通》云“郁症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受病”;“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皆能致病”[16],气郁质的形成常因先天禀赋不足等遗传因素,或因长期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性格内向、情感脆弱,该体质的护士易被七情所伤,容易出现多愁善感、思虑过多等情况,情感过度消耗,对患者也缄默冷淡,易出现人格解体的表现。《灵枢·通天》云:“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17],平和质是一种脏腑阴阳气血和谐、七情适度的体质类型,阴阳协调,脏腑功能达到良好状态,因此气血充足且精力充沛,不易感受邪气而发病,且人体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性格外向,随和开朗,情绪稳定,因此不易出现职业倦怠。

表5 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与中医体质特征的分层回归分析

4 建议与思考

职业倦怠不仅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18]。本研究显示,浙江省临床护士职业倦怠较为严重,且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均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这对医院管理者又有了一个新的启示,从中医体质入手,来减轻职业倦怠。有研究指出,预防和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必须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展开[19]。因此管理者应重视护士中医体质特征的差异性,了解不同中医体质特征的护士所面临的个性化问题,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中医体质的辨别,对具有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倾向的护士,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此外,对这些体质倾向的护士尽量不要安排在急诊、ICU等倦怠高发的科室[20]。对个人来说,临床护士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中医体质,进行个性化的中医体质干预,学会控制工作中的负面情绪,从而减少职业倦怠的问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未对人口学特征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单独详细的分析,这也是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将会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猜你喜欢
人格化职业倦怠浙江省
《初心》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7期)2018-11-10 03:29:10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18年4期)2018-08-01 06:36:36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新闻传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0
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