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云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十里镇北雷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其以内在的自我驱动而契合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规律,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亦是如此,即一切有效教学的根源皆在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育,此亦是有益于学生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而以兴趣为基点的教学则需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学习对象,即体育特征,即可概括为由自由元素、音乐元素与现代元素渗透而来的自主互动促成快乐氛围、心理情绪促成运动生成、现代创新契合审美特点此三大途径。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所普遍出现的两种课堂教学形态为:高度组织、高度散漫。前者常见于小学,而后者则因“无可教”常见于中学,此皆无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契合其较为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特点与集体活动、自由化的人际交往需要。因此,在以教学模式革新以培育学生运动兴趣为目标的境况下,则应在组织前提下融入自由元素,通过学生间的自主互动与交往促成体育快乐氛围,通过氛围感染促成活动兴趣。
例如:在以单纯调动同学们活动积极性、提高其运动量为旨归的课堂内,我常常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征集班级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体育特长,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武术、太极等,或征求某一体育运动创意,如包括踢毽子、跳大绳、跳皮筋等项目在内的“童年体育时光机”,以让每一运动项的特长生或每一体育运动创意的发起者在班级内号召其余同学进行组团参与,即按上述运动类项在班级范围内形成几大运动组,每一位同学则皆可依据自身的兴趣参与其中,在以同窗同学为老师的“小课堂”中,自由、放松而畅快地进行模仿、活动与表达。如有一位舞蹈特长生发起号召,而将班级内的所有舞蹈爱好者召集于一处,展开了简单的基础动作与简单成品舞的教学。饱满的兴趣与在宽松自由的生生教学、互动中生成的快乐氛围共同凝结成一道活动四射的风景线,而亦不自觉培育、延伸着同学们的运动兴趣。
运动的核心在力量,而最持久、强烈的力量始终来源于运动主体的内在心理情绪,运动则作为一种释放情绪的方式存在。中小学生在长久电子产品游戏的浸润下形成了懒散无力的身心习惯,但却具有敏锐的情感感知力,教师则可利用此优势,通过对音乐元素的融入激发学生情感情绪,从而使其转化为运动的力量,形成学生运动的需要与兴趣。
例如: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学生当堂课的不同状况,我会向其播放不同种类和风格的音乐。如在快跑训练中,我则会播放相对激昂、热烈的音乐,如《Fade》、《怒放的生命》等,以使同学们伴随着其快速有力的鼓点、伴随着激昂铿锵的旋律,生发超越、挑战与胜利等的情绪和情感,从而将此作用于行为和运动。再如,在同学们状态由于文化科学习压力或者天气等普遍较为低沉的课堂中,我则会播放诸如《日光海岸-Sunny Bay》、《蓝色天际-Heaven Blue》等的乐曲,同时伴以瑜伽等类的舒缓类运动,以疏通其压力、放松其心情,同时让其感受此类运动回归心灵的意义与美好,从而生发对其的热爱情感。
体育同任何一个学科一样具有发展性,即其从内容到形式皆不应被限制于一种模式而应随时代思想观念的进步、新生事物的出现而通过自我革新与借鉴与时俱进,如此,其才能时刻保持崭新的面貌而契合学生的现代化审美特点,使其充满对运动的兴趣。
例如:“跑男”是现代体育发展中的一股热潮,其在影视节目中的存在及长期传播使其亦几乎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体育方式主流影响着学生的现代审美与对体育运动形式的渴求。经我调查,大多中小学生皆对其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与想要尝试的好奇,因此,我则将其引入了课堂,通过在体育课堂上组织同类活动而在激活其参与激情和运动兴趣的同时,使体育课堂教学本身亦呈现、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模式。同学们在类似跑男节目的两队智力兼及体力战斗中,思考、嬉笑、出击、成功、淘汰,虽则大汗淋漓,可脸上却皆洋溢着快乐、阳光的神情,这是在现代繁重的学业压力及普遍的网络文化影响下的中小学生所鲜有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只会由运动带来的光彩、活力与魅力。
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在长久的体育教研探索中所被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当下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与体育陈旧模式下却亦是最亟需、最当紧需被重新审视的话题。在开放、灵活的现代教育理念下,任何事物皆具有进行转变、且进行多元化转变的偌大可能性,就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培育而言则是做出在“自由”、“音乐”及“现代”此三大关键词引导下的革新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