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多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学院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简称体育基金会),英文译名China Sports Foundation,缩写CSF,属于公募基金会,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致力于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中国体育事业和谐发展,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体育总局。[1]
体育基金会有公募与非公募基金会两种。公募体育基金会属于公共筹款型基金会,主要靠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公开募捐活动获得资金,以从事体育公益事业,公募基金会按照募集资金的地域性又可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2]
非公募体育基金会为独立基金型。非公募体育基金会受法律规定,不得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其资金来源主要接受特定对象的捐赠资金及资金的增值,以此从事体育公益事业。[3]
选取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为研究对象,分析具体的业务范围、资金来源与运作模式。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体育基金会”和“运作模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其中体育基金会25篇、基金会运作模式30篇和我国基金会发展现状14篇。
2.比较研究法
通过比较国内外体育基金会运作模式的差异,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完善我国体育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提供参考。
1.运动员保障
为给予在训练、比赛中发生伤残事故的运动员经济帮助与使退役运动员有良好的就业方向和有更加广泛地工作选择,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设立运动员保障专项基金、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关怀基金、医疗照顾和创业扶持等项目。
2.专项体育基金
为帮助我国因伤病或其他因素导致生活困难的登山、健身气功、乒乓球、篮球运动员与教练员等工作人员特设立专项基金项目。
3.公益活动
为帮助为我国体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运动员走出困境、解决革命老区等县级体校基础训练器材不足等困难基金会特设立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助训、革命老区等县级体校助训资助、援疆援藏、危困救助和少数民族网球选手培养等项目。
1.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运营现状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拥有系统的组织结构与较多的专职人员,资金来源比较的多元化和丰富,仔细划分完整年度的预算,活动的执行能够按照预先计划逐步推进。在机构治理方面,该基金会已制定出恰当可行的而且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定。
2.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存在问题
随着体育运动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对我国的传统体育管理体制形成巨大冲击,造成与现在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项目运作中缺少专业的公关手段和宣传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基金会公益项目单调,社会影响力较弱。公募体育基金会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相关政府部门的直接拨款和企业等资助。基金会内部资源不充足,缺乏专业人员的投入。
1.国外体育基金会运作模式
韩国的SOSFO基金会对摩托艇和竞轮项目举办竞技博彩活动,以此来增加收入、融入资金。市场化运作模式为韩国相关的体育组织提供资助,在各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2.国外体育基金会运作模式的经验启示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应借鉴SOSFO基金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接受社会捐赠的同时,可通过运用竞技博彩去拓宽资金来源;依靠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结余资金,争取为我国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1.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属于公募体育基金会,主要业务范围有:运动员保障、公益项目、专项基金、公益活动、志愿者组织等。目前体育基金会所募集资金的投放渠道多样、数量众多、涉及人群范围较广。
2.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在项目运作、资金运营方式等方面,依旧存在不足。与国外基金会比较,我国体育基金会发展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我国需要学习西方先进运作模式,推进基金会发展。
1.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公关与宣传手段是扩大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吸引人们的关注,创建投融资体制,加快创新步伐。
2.政府应放宽政策,直接捐赠虽然能推动体育基金会的发展,但是不利于体育基金会自身的募捐能力的提高与基金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