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治
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黄艳治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量统计等方法,研究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及运动员现状、啦啦操训练条件以及影响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建立健全的啦啦操竞赛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运动员的梯队建设及改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等相关对策。
中小学;啦啦操;现状与对策
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运动项目特点受到了中小学生的喜爱。2014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共同举办“送培到基层”大型公益活动,近4万名体育教师参加啦啦操培训。这一活动培养了众多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再加之全国、省、市级中小学啦啦操联赛的举办,进一步促使啦啦操在各大中小学校园内的迅速崛起,这些不仅丰富了校园大课间活动,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啦啦操在中小学的开展,不仅契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健身、教育、个体社会化、娱乐、竞技等功能,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与时俱进的象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为一项年轻的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是可行的[1]。但是,仍有些中小学学校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条件的制约,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以参加2016年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联赛的中小学啦啦操参赛队伍的42名教练员及550名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单位教练员(份)运动员(份) 小学(28所)20240 初中(20所)12204 高中(12所)10104 合计(60所)42548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最近十年来啦啦操开展的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从中掌握国内外啦啦操的发展情况。
1.2.2问卷调查法
设置结构性封闭式调研问卷,对确定的调研对象进行调研。发放教练员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回收率95.45%。发放运动员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48份,回收率94.48%。
1.2.3专家访谈法
借助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比赛的契机,对裁判以及泉州市资深教练员进行非结构性开放式访谈,深入了解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的开展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1.2.4比较分析法
对泉州市中小学参加福建省赛事和全国啦啦操比赛的队伍进行详细地比较分析,找出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队伍与其它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优势。
1.2.5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6.0软件,利用频数分析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联赛是泉州市教育局与泉州市体育局共同管理与组织的。2015年泉州市体育局与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合作在泉州市举办了2015年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此次培训对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的开展起到推动作用。2015年泉州市第一次举办中小学啦啦操联赛的比赛,就吸引了泉州市67支代表队近两千名学生参加。2016年泉州市第二次举办中小学啦啦操联赛,参赛队伍有所减少,有60支代表队伍参加,参赛的项目与2015年相比没有变化,如表2。
表2 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队伍各组别参赛项目情况
组别(队伍数量)参加项目 小学(28支队伍)花球课间啦啦操示范动作 初中(20支队伍)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和街舞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花球课间啦啦操示范动作和花球课间啦啦操自选动作 高中(12支队伍)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和技巧啦啦操规定动作1级集体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
小学组别共有28支队伍参加,只设置了一个花球课间啦啦操示范动作项目;初中组别共有20支队伍参加,设置了团体项目,包括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和花球课间啦啦操示范动作,有14支队伍参加,街舞规定和花球课间啦啦操自选选择的队伍较少;高中组别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参与的队伍总数较少,有12支队伍参加,其中大部分队伍选择花球舞蹈啦啦操规定动作。可以看出大部分队伍在参赛项目选择上,普遍选择规定动作进行比赛。另外,大赛在设置竞赛项目上,类别单一,队伍可选择性的项目较少。
2.2.1 啦啦操教练员现状
推动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进程的发展,教练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不可或缺。教练员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有运动队伍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运动队与运动队的竞争,同时也是教练员与教练员的竞争,教练员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全面的对运动队进行指导,而教练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带队训练和参赛的经验也对整个队伍的成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练员也是团队的核心,其执教方式和能力对整支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情况见表3。
表3 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情况
指标人数占比(%) 教练员性别分布女3071.4 男1228.6 教练员年龄分布25-35岁2354.8 35-45岁1126.2 教练员学历分布研究生614.3 本科3173.8 教练员所修专项分布球类614.3 健美操2764.3 其它511.9 教练员啦啦操培训0次1228.6 1次2457.1 2次614.3
据统计,泉州市啦啦操教练员的基本现状为:(1)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男女比例差异较大,女性教练员占总人数的71.4%,男性教练员占总人数的28.6%。(2)教练员队伍较年轻,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35岁占54.8%,35-45岁占26.2%。(3)学历主要以本科学历为主,占73.8%,研究生学历占14.3%。(4)教练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待加强。64.3%的教练员为健美操专业,虽然健美操与啦啦操有相似的地方,但啦啦操在技术的特征上是有别于健美操的;14.3%的教练员为球类专业,这与啦啦操专业相差甚远;占11.9%的其它教练员中有包括音乐老师、英语老师的,这些教练主要在小学队伍中出现,原因在于该学校中没有一个体育老师,更别说是专业的啦啦操老师。(5)大部分教练员都是通过外出培训和通过网上了解来学习啦啦操运动的相关知识的。57.1%的教练员只参加过1次的培训;23.8%的教练员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啦啦操培训,只有14.3%的教练员参加过2次的培训。由于泉州市大部分的教练员都不是啦啦操专业出身的,单靠1次的培训,而且短暂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天,在这两天的时间里一个非专业的啦啦操教练员要彻底掌握啦啦操的技术动作、啦啦操理论知识和竞赛规则,是有一定难度的。
2.2.2 啦啦操运动员现状
表4 啦啦操运动员情况
指标人数比例(%) 性别分布男529.5 女49590.5 年级分布5-6年级12823.4 初一11420.8 高一8515.5 周训练次数3-4次14626.6 5-6次20938.1 参赛次数1-2次39171.4 3-4次10619.3
不同的竞技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啦啦操运动是一个团队运动,每一个运动员在队伍中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在运动员素质不是很全面的情况下,教练员要根据编排需要选择有特长的和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来组合团队[3]。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员情况见表4。(1)啦啦操运动员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据调查,本次参赛的运动员队伍中,仅有52名为男性,比率仅占9.5%,而有495名为女性,比率高达90.5%,由此看出,女性参与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性,这主要由男女生的生理条件差异以及认知差异所影响。(2)从运动员的年级分布上看,小学组参与的年级主要在5-6年级,占23.4%,初中组主要集中在初一年级,占20.8%,高中组主要集中在高一年级,占15.5%。说明啦啦操运动员参与的年级主要集中在小学组的高年级,初中组和高中组的低年级。这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关,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压力较小,参与啦啦操运动的人会相对较多,会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和训练啦啦操。(3)啦啦操运动员组队时间大部分是在赛前半个月短期集中训练,每周训练次数以5-6次为主,每次训练时间在1小时左右。(4)从运动员参赛次数来看,有391名运动员参与过1-2次的比赛,占71.4%,有106名运动员参加过3-4次的比赛,占19.3%。说明大部分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次数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联赛还处在起步阶段,能够有资格参与省赛和全国赛的队伍也是从市联赛中挑选成绩较好的前三名队伍去参加,故普遍运动员参加赛事的级别比较低,参赛经验也比较缺乏。
2.2.3 啦啦操训练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训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队的训练质量。训练条件主要包括训练场地、配套设施等。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条件分析,见表5。
表5 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条件分析
指标人数比例(%) 训练场地专业训练场地10019.1 体育综合训练馆27853.2 其它场地14527.7 配套设施有33460.9 无21439.1
泉州市中小学训练场地主要以体育综合训练场地为主,占53.2%,27.7%的中小学是利用操场、室外篮球场作为训练场所,19.1%的中小学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主要是舞蹈厅。在配套设施上,大部分学校都配备有音响、镜子和体操垫,占60.9%,有39.1%的学校没有配套设施。啦啦操成套中除了复杂多样的操化动作外,还包括一些难度动作,如前软翻、侧手翻等,这些难度动作在中小学成套动作的创编中经常出现,所以如果配套设施无法满足要求,会对运动员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身体还处在发育阶段。
表6 影响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开展现状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选择人数频数百分比排序 缺乏师资2359.0%1 时间问题1538.5%2 资金问题1128.2%3 场地不足1025.6%4 其它923.1%5 学生素质问题615.4%6 没有教材615.4%7 领导不支持410.3%8
从表6可以看出,缺乏师资是影响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开展现状的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小学啦啦操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的建设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进程;时间问题排在第二位,教练员除了平常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得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队伍的训练,再加之他们普遍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给教练员的训练时间上带来很大的难处;资金问题排在第三位,由于它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视觉效果,啦啦操对服装的制作、妆容、头饰和花球质量的选择上都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啦啦操参与比赛的人数较多,比赛项目的不同,需要的服装数量和种类也相应的不同,所以经费的缺乏也是影响中小学啦啦操开展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2.4.1建立健全的啦啦操竞赛体系
由于泉州市各个区县分布较多,故在啦啦操竞赛体系上,可以先在每个县区里开展啦啦操的竞赛活动,再从中推选优秀的队伍到市里比赛,这样既可以保证更多的中小学参与到啦啦操的运动中,也可以提高整个泉州市啦啦操的竞赛水平;其次,可以根据各个学校啦啦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组,为更多不同水平的队伍参赛创造可能性,使泉州市各个中小学的啦啦操运动平衡健康发展。
2.4.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据调查,有50%的学校认为啦啦操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要求。在对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调查中,只有3名是一级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二级和三级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各8名,有23名是没有任何等级的。这些说明泉州市啦啦操师资队伍严重缺乏。所以,通过鼓励教练员参加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定期举办的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的学习,来了解啦啦操的相关理论知识、最新的技术技能及啦啦操的发展趋势,从而不断培养一批中小学优秀的教练人员和裁判人员,从而使提升泉州市中小学师资队伍。
2.4.3加强运动员的梯队建设
据调查,学校开展啦啦操运动形式主要以竞赛队的形式,占57.3%,其次是课间操的形式占30.5%,较少的学校开设选修课程和社团,分别占16.6%和15.0%。说明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赛前短期的集中训练,这样对队伍的的成长较不利。由于啦啦操运动对运动员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操化动作的制动能力、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舞台上的表现能力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等等要求较高,这些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因此,加强运动员的梯队建设能够保障各中小学啦啦操队伍的后备人才充足,为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校园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4.4 改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
改善训练的条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为啦啦操运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更好的推动啦啦操运动在泉州市中小学校园中的开展。
3.1.1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联赛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类别单一,队伍可选择性地项目较少,大部分学校选择规定动作进行比赛。
3.1.2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教练员男女比例差异较大,以女性为主。教练员队伍较年轻,主要以本科学历为主,大部分教练员是健美操专业,参加培训次数较少。
3.1.3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员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参与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性。运动员参与的年级主要集中在小学组的高年级、初中组和高中组的低年级。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次数较少,参加赛事的级别比较低,参赛经验也比较缺乏。
3.1.4泉州市中小学训练场地主要以体育综合训练场地为主,配套设施有音响、镜子和体操垫,但缺乏专门的保护设施。
3.1.5影响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在前四位的是缺乏师资、时间问题、资金问题、场地不足。
3.2.1泉州市中小学啦啦操竞赛文件到达学校的时间应至少提前1个月,方便教练员组建队伍进行比赛。
3.2.2将啦啦操运动员训练的时间与他们的文化课时间尽量错开,不要占用文化课的时间进行训练。
3.2.3培养专门的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提高啦啦操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3.2.4改善训练场地和配套相应的训练设施,除了基本的音响、镜子、体操垫、把杆之外,学校还可以请购一些用于加强素质训练用的专门器材,这些辅助工具能够快速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1]高银华.中小学开展啦啦操的可行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4(18):308-309.
[2]赵玉龙.四川省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一以绵阳市为例[D].西安体育学院,2014:1-42.
[3]李遵华.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On the Status Quo of Cheerleading Developm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Quanzhou C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t
HUANG Yanzhi
(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Quanzhou 362000, Fujian, China)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FJJKCG17-150)。
黄艳治(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啦啦操教学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