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紫竹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只有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不再拘泥于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及内容,学生可以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紧紧地攥在自己手中,并且从自我不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小主人,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为了省去麻烦而直接抛出答案,而是帮助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念头,产生遇到问题不去思考,直接找答案的现象,打消学生的提出质疑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出答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通过阅读进行自我探究,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奶奶的白发”为例,教师抛出问题“你们见过谁长白头发”,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问题,有些学生会问“为什么奶奶的头发是白的”、“白发还会变黑么”等等,教师要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课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通过这篇课文你们学到了什么,为了不让奶奶头发变白,打算今后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去思考,并对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反思,懂得尊重和关心长辈。
“环境造就人才”,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再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比如故事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互动教学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以“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自己在生活中做什么是最快乐的,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动物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接着教师引入情境图,增强学生的画面感,再以课文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聆听别人的意见,主动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然后和组员一起商讨对策,找出答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及成果,让学生感受到鼓励和认可,进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从空间上考虑,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要让学生有自我思考的空间,从这个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感受到独立获取答案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更加坚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使学生慢慢地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时间上考虑,教师要增加学生课外实践的动力,延长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通过自学进一步加强,不仅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考验,也是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造,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迅速提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努力探索出适合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