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伍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第二中学,湖南邵阳 422400)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性学科,对人们了解客观世界具有解释和说明的功能。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好学生、教材和社会的沟通者,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物理知识技能与抽象思维能力协同发展,使其取得良好的物理学习效果。
如果学生没有接受过思维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对其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
物理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快速、客观地分析问题,透过表象看本质,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享受生活[1]。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应用于生活,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讲解物理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一课时,笔者在新知导入中使用多媒体展示了猴子捞月、桥的倒影、照镜子等学生熟悉的场景图片。在视觉的刺激下,学生开始小声讨论,研究“反光”现象,并提出牙医诊治牙齿时使用小镜子等场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笔者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并组织学生操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通过对薄玻璃片、支架、蜡烛、白纸、刻度尺、笔等实验器材的使用,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和操作实验过程,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最终使学生有效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整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场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在学生学习内驱动力的推动下展开实际操作,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各种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直接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在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抽象意识[2]。
例如,在《二力平衡》一课教学中,首先,笔者将一个空的粉笔盒放在讲台上,并用手按住粉笔盒,引导学生观察粉笔盒的运动状态。学生通过观察与交流得出,粉笔盒处于静止状态,即粉笔盒承受着讲台给的支持力和笔者给的向下的压力,且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紧接着,笔者用力按压粉笔盒,导致粉笔盒裂开,学生认为笔者给出的向下的压力大于讲台的支持力。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与研究,学生总结出:“一个物体在承受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且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个物体保持静止。”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学生认为:“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要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笔者对学生的总结提出表扬,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激发抽象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进阶步骤。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在直观观察中掌握知识内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际动手与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意识,进而达到两种思维的有效转化[3]。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笔者将实验中的小车放在讲台上,并给小车一个向右的推力,小车行驶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学生以此为例,提出踢出足球后,足球会前进一段距离;自行车停止骑行后,还要往前行驶一段距离等,但最终物体都会停止。学生提出这是因为它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或摩擦阻力的原因。鉴于学生的结论,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受到重力、摩擦阻力或空气阻力的影响,它们会怎么运动,会不会停下来?随即,笔者组织学生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进行运动实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小车在木板上行驶的距离最远”,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得出伽利略第一个结论,即“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就越慢,运动时间就越长”。鉴于学生的总结,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小车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阻力的理想环境下运动,小车的运动状态如何”,进而引导学生推理出“理想状态下,物体所受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变,物体将恒久不变地运动下去。”笔者综合笛卡尔对伽利略推理的补充指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也不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偏离,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学生沿着笔者的思路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进而掌握本节课知识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引导学生透过直观观察循序渐进地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理论,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养成。
试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试题练习,学生能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为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内容,笔者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一个水池中,有一只装满石头的船只,当把石头全部投入水池后,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得出,判断水面上升或下降,关键在于投放石头前后浸在水池中物体体积的大小,即排开水体积的大小。笔者引导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定律知识,之后学生把判断水中物体排开水体积大小转换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并利用F浮=G船+G石=ρ水V排1g 和F浮1=G船+ρ水V石g =ρ水V排2g,根据ρ石>ρ水,得出F浮1>F浮2,求出V排1>V排2。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试题训练,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意识的养成和转换,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