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作春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第九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文学名著,是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经典,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精魂的重要体现。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文学艺术名著便产生了。阅读名著,能够滋养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名著导读”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名著导读教学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名著导读教学本应该着眼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枯竭。很多学生受影视、电脑、手机等媒体的影响,喜欢看明星秀、偶像剧,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读网络小说,对经典名著往往视而不见。长此以往,经典名著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经典的东西也会无法传承和发扬。而在课堂上,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也是不尽如人意。教师只勾画出课本上导读部分的文学常识、主要情节和思想感情等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支离破碎。再者,现阶段考查名著改成了名著语段的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阅读它,感受它的文学魅力,而不能以应付考试的方式去背诵名著常识。
名著导读作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个模块,既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窗口,也是中考必考内容,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1]。教师更应该坚守课堂这块主阵地,把教材用足用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走进名著,带着丰收的喜悦欣然而归,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做起。
名著最大的特点就是篇幅长,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少,因而教师就得要求学生在课外去阅读名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走进名著,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师生互动讲故事”的活动,就本学期课本中涉及的名著为主,让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名著中的故事片段,在课前五分钟进行讲述。如有学生讲《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有学生讲《伊索寓言》中充满生活智慧的小故事;有学生讲《儒林外史》中各个小人物的精彩故事等。这些作品中都有经典之处,教师应抓住这些经典,并借助经典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许多名著有名人名家做过评价。因为名人效应,这个方法见效很快。以《水浒传》的名著导读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逼上梁山”的成语引出“误入白虎堂”“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的故事,进而分析林冲的人物性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逼上梁山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问《水浒传》中还有哪些成语和故事,请同学们讲出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外阅读名著的自觉性也提高了。教师要善于挖掘诱点,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被语文教学使用的新型资源逐渐产生,许多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还有《百家讲坛》《诗词大赛》《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能让我们直接聆听学者的论述,从而使学生能多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解读,进而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片段,感受杨志性格的刚愎自用和英雄末路的悲哀,从而激发学生从欣赏片段到整体阅读的兴趣。“影视阅读”这一生动的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为学生阅读名著做了很好的铺垫。
名著一般是长篇小说,学生读起来费时间,因此,教师可以推荐其中的精彩片段。通过精彩片段的阅读,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得文学的滋养。例如,教师可以推荐《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片段,让学生体会情节的生动曲折;推荐《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王冕卖画”片段,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卑微与高尚。这些精彩片段经久不衰,自然会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有人觉得,读书读多了,积累的素材就多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其实不然,“学而不思则罔”,在读与写之间,还有一个“思”。因而学生要积累和思考并重,养成读书后写感悟的习惯。教师要利用假期和作文课让学生把阅读完的作品写成感悟、读后感或是读书心得。学生可以写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昆虫记》可以写大胆的想象,幽默的语言,也可以写作者对昆虫的独特情感。还可以写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朝花夕拾》和《骆驼祥子》体会鲁迅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另外,还可以准备摘录本和随笔本,双管齐下,随时记下阅读中的收获和感悟。
名著阅读本身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名著是一道桥梁,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过程,读者可以对作品有多重理解。因此,教师应提倡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有所发现、体验和感受,并及时肯定这些发现。
“实践出真知”,知识与实践结合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搭建阅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编文艺墙报等。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图书箱。图书,可以向学校图书室借,也可以向学生借,从而达到“共享图书”的目的。这样学生可以随时借阅,灵活方便,也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不爱阅读的同学也会慢慢加入读书的行列。其次,班级要定期举行名著知识竞赛活动,每期规定一项内容,如关于唐诗的、关于宋词的、关于小说的等。先让学生准备一段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参加比赛,之后评出优秀选手,学校给予奖励。得奖的学生有了成就感,会更爱阅读,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同学积极阅读。再次,班级还要举办文学名著阅读成果展,如手抄报,主题是学习古诗等,学生就会对自己掌握的古诗进行梳理,要手写成书,要书面工整美观,还要插图和诗境相契合……就是这样一个墙报、手抄报,让学生不仅漫步于古诗苑,还丰富了语文积累,展示了书法,提高了鉴赏力,挖掘了创造力。
文学名著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而中学生又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虽然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不能经历人生的所有,但可以通过阅读,弥补经历的不足。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今中外文化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