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亦足道——园所“小公民—微社区”特色课程初创之路

2019-11-26 21:20:0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5期
关键词:园所公民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馨花园幼儿园 魏 倩

《指南》中指出:“幼儿时期是一个公民开始接受教育并且认知周围环境的重要阶段,健全的心智、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审视社会的能力均在该阶段启蒙。”可以说,这一时期幼儿所接触的事物与养成的思维习惯从一定角度来看对其今后形成的公民素养有着特殊意义。因此,紧密结合园所、幼儿、教师三位一体的发展需要,通过设置情境化的教育环境,科学性的教育策略,园本化的教育内容,充分整合园所和外围社区适宜的教育资源,利用“微社区”的课程环境,探索适合幼儿的“小公民素养”园本课程结构和内容,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践行。

一、“微社区”课程建构的背景与认识——基石

1.园所发展三步走

(1)沿革传承期。自开园之初,幼儿园着眼在小型专用室场中创造性方面的研究,渐渐聚焦陶艺特色;在十二五发展阶段,以体验式课程研究为主要方向进行探索。因此,幼儿园“微社区”课程的建设,是借力于园所多年积淀的特色文化之上。

(2)顺势突破期。环顾大背景下的教育环境,周边的知名小学和星级社区已形成闻名的公民教育模块。幼儿园借助于优质资源,定位了微社区课程,既继承园所原有的文化,将其放大、优化、完善,同时追随现今更为开放、自主的课程模式,进而补充、调整、探究、实践。

(3)着力发展期。在广阔的社会学和国际化视野下,在实现幼儿认知、体验、创造等能力发展基础上,如何科学有效地整合园所空间、场地等独特资源的优势,尝试和社会的融合,回归幼儿生存、生活的本质,以“社区”建构的概念去培养有教养、有胆识、有创造的新一代“小公民”。

2.课程架构深解读

(1)课程的核心主旨。微社区、小公民。尝试将园所建构成身处于所在社区内的“微型”小社区,借鉴真实社区的设置、组织形式、功能等要素规划园所,整合课程,以引导幼儿成为在生存、生活、合作、创意、环保、礼仪等诸方面有一定素养的现代“小公民”。

(2)实施的主要方式。游戏化、体验式。游戏化是幼儿认知和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在游戏化的操作、感受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兴趣、快乐参与,获得发展。体验式有助于幼儿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实际的操作中获取对事物的科学认识、直接经验和直观感受。

二、“微社区”课程实践的内力与外显——核心

1.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为了使课程变得更“活”、更“鲜”、更有“特色”,幼儿园尝试着将园所环境与社区概念整合,不断更新物化资源库。广辟途径收集各类资源,将其整合纳入课程活动资源库中。同事,挖掘社区中资深的心理讲师,带领全体教师深入了一场走心的对话;小班家长,陶艺工作坊专家带领教师一起陶吧;大班有种植经验的爱心奶奶,现场指点手把手传授等,以点观面,充实而实效的资源利用,整合于教育活动之中,对园所的“微社区”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课程环境营造与创设

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微社区”背景下课程环境的营造与创设也是建构过程中重要元素。结合园所大型活动、年级组特色活动、中西节日文化等定期呈现园所文化环境,实时的熏陶让大小朋友一起在解读与感染中融入;专室文化格局的建构,格局的划分、规则的制定、材料的摆放使小主人在开放与自主中投入;而班级隐形环境的创设点滴渗透于每一位小主人心中,以广聚焦,于功能性和教育性、开放性和自主性一体,幼儿沉浸于特色文化环境之中,处处显现小公民素养的德与行。

三、“微社区”课程实践的组织与实施——支架

1.驻足于日常生活中

园所:升旗仪式上,小主人带领幼儿学习礼仪儿歌;同伴入园、晨检的小小护导员;定期参与各班午餐卫生检查;在各评比活动中,他们变身小评委,体检时又成为小小志愿者,时时刻刻充分发挥小主人的监督管理作用。

班级:能干的小主人在班中也是处处可现的。吃完午饭,小班幼儿检查同伴们的餐后卫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幼儿通过值日生职责的明确和更新,逐步增强服务意识;大班幼儿利用绘画日记形式,形成“班级绘画故事”,倡导正能量,规范优素养。

2.渗透于各游戏中

创游:“微社区”课程理念也紧密融合于班级游戏之中。各班的“欢乐社区周”,各色风味的美食节,琳琅满目的集市铺,精彩纷呈的节目秀,游戏中处处体现着微社区文化的魅力。

分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有同一主题不同艺术手法的组织形式;同一主题不同领域活动的探究方式;围绕某一主题,户外资源利用的合作探究等,多元的小组活动,旨在让小主人最大化地体验到互助、探讨、分享的成长过程。

3.融入于主题课程中

小班:《开心小伙伴》主题中,教师注重课程的内涵的挖掘与延伸,鼓励幼儿到小区朋友家做客,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交往、习得礼仪,将真实的社区生活有效融入主题中。

中班:主题《小鬼显身手》,家园收集幼儿在园外的能干表现,教学分享中,他们自信自豪,乐在其中。同时结合主题挖掘社会资源,组织孩子到“希乐城职业体验馆”,让他们换个角色体验微世界。

大班:师生生成出了一周的“我的节日我做主”六一系列活动。从商讨内容、制定规则、布置环境、游戏开展、节目表演、互换礼物等,幼儿积极发挥自我代言人的作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节日的价值,感受着其中的乐趣,进一步拓宽节日文化复合性功能的新视角。

四、“微社区”课程开展的收获与思考

自“微社区”课程实施以来,园所一直秉承着“开放与自主”的教育理念,针对、适宜、可行的策略引导、助推、支持着每一位孩子,他们收获颇多,老师和家长感受颇深,时不时惊喜于他们的言语,感动于他们的言行,见证着他们的成长。我想,这与园所在新课程建构的定位上是谋合的,不为特色而特色,真正意义立于园所、幼儿、教师的实际发展需要,围绕课程把常态化的教育做实、做精、做深,今后继续将观察深入,将体验深化,将意识深心,始终行走在支持与审视之路上!

猜你喜欢
园所公民建构
论公民美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建构游戏玩不够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学苑教育(2016年23期)2016-03-02 09:42:51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幼儿100(2016年36期)2016-02-28 21:26:39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