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11-26 19:10:24田存库
读与写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诗文情感传统

田存库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教师发展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古诗文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的目的。通过对传统古诗文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素质与美德,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动力。

1.结合古诗文,品悟解读

由于古诗文与现代白话文在文字表达上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古诗文要表达的思想是理解不了的。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是靠单方面的教学就可以完成的,只有作为主体的学生真正品悟到其中的意义,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可“入境、入声、入情、入行”四步教学。

入境。可采取多种形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之入境。如,可以运用古典音乐进行情绪渲染。比如在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可以播放〈汉宫秋月〉的古曲,立即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悲伤、哀怨的意境之中。

入声。传统文化的教学应以诵读为主线,读中入韵、识律,在节奏的起伏中充分感受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古诗词的多音字、生僻字和古今读音差异字,都是要求学生自查解决,但个别字词需要教师正音。务必做到第一遍读的时候字音要准。正音之后,教师要范读,让学生体会平仄、用韵所带来的听觉上的美感。进而,指导学生做到:一是熟知平仄规律,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抑扬顿挫,掌握诵读规律。二是熟知用韵规律,感受词的声韵,体会词的声情之美。三是熟知句式。以上常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逐渐渗透,有意引导学生尝试,直至熟练地掌握,并反复诵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准确把握。

入情。诗言志,词抒情。但不管是言志还是抒情,都是作者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内容的表达,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的翅膀,直接与文本对话,进入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当中,反复地体验、揣摩,之后,对照文本作出自己的解读,从而完成独特的、生动的、具体的个人阅读感受,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获得与作者相类似的情感体验。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句,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枯来写藤?用老来写树?用昏来写鸦?为什么选取的是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假如你是作者,置身这样的景色当中,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层的意思把握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入行。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就必须向生活靠拢,树立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同时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长点,架通古今间的桥梁。一是可以运用学到的诗词知识,尝试着填词作诗,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诸多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二是借助诗词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会欣赏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或者,明晰了其中的义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谓知行合一是也。例如针对有些农村初中生谈恋爱而闹情绪、玩失踪、甚至自残的现实问题,可用林觉民写的《与妻书》为例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生动的事例远远比简单的说教批评更能给学生以思想上的震撼,进而调整自己偏激的行为。

2.日常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古人对生活的表达,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教师为了更好地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画展等,通过画上的诗词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弘扬。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在端午节,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通过对屈原的了解可以产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通过对端午节的了解,学生可以感受中国的传统节日风情,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为了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文的内容;要从古诗文中找到传统文化的渗透点,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以新时代的使命。

猜你喜欢
古诗文情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