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汉昌学校 余朝晖
新课标也明确地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字词、修饰手法、文体结构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目前,由于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教学观念不是很深入,以至于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其语文素质整体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的教学思维传统化是目前教学过程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作文题目的拟定,大多数教师习惯在指定的作文课堂上给定学生命题,由此导致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其次,教师在讲授写作技巧时,大多是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先是通过讲述一些范文,并分析范文里的写作特点,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还会给学生搜集一些优秀的文章,本应是参考借鉴,教师却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特别是万能开头和万能结尾,因此,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是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严重缺乏创新。
小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无话可说,由于知识面以及年龄段的限制,使得小学生对作文练习观念浅薄,对语文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识字上。总体上,小学生的素材积累太少,以至于其在写作过程中,作文内容过于陈旧,表现的中心思想大众化,语言文字也没有足够优美。因此,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时,要么是离题万里,要么就是借助作文书,甚至“复制、粘贴”,将别人的作文加工成自己的产物,严重缺乏写作技巧。
童真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小时候的所见所闻会影响人的一生。几个小石子、几张小卡片在我们成人眼里是多么平常,而孩子们却用它们变幻出各种游戏,他们的写作素材就蕴藏在其中,需要老师去帮助他们整理提炼。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更是奇妙无比的,他们对事物的了解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善于观察小学生的行为意识,趁热打铁,从而提炼写作素材。
俗话说,生活处处有惊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去捕捉孩子世界中“稍纵即逝”的典型事件,抓住写作契机,引导他们迅速用文字描述出来。例如,当孩子玩游戏时,教师就可在孩子游戏结束时写下游戏过程中每位同学的神态以及自己当时的心灵感受,这便是对美好的记录,也是孩子最真实的写作素材和写作内容。
写作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我们每个人每天生活中遇到的人、物、事件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善于写作的人就是善于从杂乱无章的生活中筛选出典型事例进行理性思考加工,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勤于动笔的习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寻写作灵感。例如,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秋天的时候,一个教师带领学生课间去拾落叶并观察落叶是怎么落下来的以及树叶的姿态,并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进日记。一个女孩子写道:“一片片树叶打着旋儿从树上飘落下来,我拾起一片观察,发现黄色的叶子上有许多黑色的小圆点,我想,这一定是秋风阿姨写给小蚂蚁的信,告诉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小女孩描述叶子的语言非常奇妙,带着童真又不失优美,这便是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的积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趁热打铁、即兴练笔”的训练方法则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将作文课堂还给学生,拒绝应试教育,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对症下药,继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