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银花
(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江苏海门 226100)
趣味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音乐学科的教育几乎被放在辅助学科的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积极探索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音乐的感染下获得审美能力的发展。这种能力的发展不应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欣赏和探索中形成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以使学生沉浸在快乐、主动的求学心态中,从而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趣味,即吸引。音乐学科不属于考试学科,但是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思想内涵就是要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感受到人格美、自然美,在感受美的同时获得对生活的积极情绪。要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中,教师要设计一个趣味化的导入形式。这样的形式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期待,使学生主动将目光投向课堂[1]。
例如,在四年级《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采取了趣味引入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在上课伊始,笔者带来了自己的吉他,即兴为学生弹奏了一首《热情的沙漠》,学生齐刷刷地盯着笔者的动作,有的学生甚至舞动了起来。他们的情绪受到了感染,此时笔者引入今日教学内容:“同学们,你们觉得我带着乐器表演是不是很有感觉?边谈边唱真的非常有意思,这样才是解读音乐的正确方式呢!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琵琶也是一种乐器,你们想象一下,弹着自己喜欢的乐器唱出来的歌曲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笔者为他们展示了这首歌曲的演奏视频,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美,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升。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画或者小游戏等趣味形式开展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不管采取何种教学形式,导入部分的作用都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
每位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触,而有的时候学生不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充满人性和温情的平台,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欣赏体会。趣味化的欣赏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欣赏力,使学生更专注,还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音乐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欣赏音乐,并尊重他们的欣赏体验,使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发展[2]。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冬天的故事》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欣赏这首歌曲,很多学生可以在歌曲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在这样的情绪中,笔者让学生学唱歌曲,感受乐器,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除此之外,笔者还让学生分组欣赏视频,说出自己的感受,带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音乐作品,使他们懂得倾听和审美。接着,笔者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冬天洁净而清爽,给人爽朗的感觉;有学生说冬天会下雪,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洁白世界……笔者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点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内容。
欣赏形式可以是集体欣赏,也可以是分组式探究,还可以是边欣赏边思考边舞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竞赛式的欣赏活动,使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思想意蕴有更深层的理解。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部分学生对创造性活动存在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将趣味性融入其中。就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创编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例如,在《铃儿响叮当》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入趣味课堂活动,摇动一串小铃铛,让学生跟着铃铛的声音哼唱歌曲,使他们感受这种清脆的声音带来的美好感受。在有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后,笔者引导学生分组创编歌曲,如让一个小组改编歌词,让另一个小组改变旋律,保留歌词。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做裁判,看哪个小组改得好。在这样的竞赛式创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都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只需要教师合理、巧妙地引导与激发。
开展创编活动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确保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趣味性为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意识,让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激励性教学策略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适用,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性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可以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欣赏或者创造性活动中积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助力。
例如,在歌曲表演《翅膀》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表演的时候缺乏自信,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怕自己表演得不好被笑话。因此,笔者积极鼓励他们:“老师上小学的时候也不敢跳舞,但是经过我的努力,我现在越来越自信了,我相信,只要你们迈出第一步,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学生在笔者的鼓励下渐渐消除了羞怯心理。
激励,是进步的源泉;肯定,是前行的食粮。没有激励和肯定学生便无法形成自信,而这种自信恰恰是成长的动力。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肯定学生的独特思想,使其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并逐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位学生都能关注音乐,关注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要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期待心理,要让音乐课堂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形式,用趣味化、激励性的方式,为学生打开音乐学习之门,让每个艺术的因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