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民俗 跨界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式跨界活动方案暨教材整合备课

2019-11-26 15:50李志贞
名师在线 2019年31期
关键词:福鼎读本民俗文化

李志贞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福建福鼎 355200)

引言

跨界是指遵循以本学科为主的课程目标,对学科间相通点、联结点的整合与重组,以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零碎的分科课程统合为具有联结关系的整体性知识,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完整发展的一个过程。基于此,本文将通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式跨界活动方案的教学运用,尝试进行分析。

一、活动缘起

跨界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教育理念为引领的跨学科融合,而非传统意义上多学科之间知识的简单借鉴、叠加和整合。此背景下的融合,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理念更前沿、教学方式更多样、教学手段更新颖,学生的学习更自主、实践更主动、兴趣更浓厚、思维更深邃。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需要加以保护与传承。一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主题式跨界教研的思想,积极开发主题式跨界教研课程。因为我们深知,仅仅依靠教材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优化的主题式活动中获得真正的发展。关于民俗,恰巧本册语文书中有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文章,从“有声有色”的《姥姥的剪纸》,经久不衰的《牛郎织女》,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到单元习作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根据剪纸作品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无不渗透着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福鼎市地处闽浙交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民间文化作品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决定将目光聚焦到民上。

福鼎人民创造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作品,如独树一帜的美人式饼花、巧夺天工的沙埕铁枝、技法娴熟的提线木偶戏、说唱时尚的桐山嘭嘭鼓、各具特色的福鼎小吃……福鼎民俗,以它深厚的内涵,吸引着人们走近它、亲近它。于是,笔者精心设计了“亲近民俗”的主题式跨界教研学习活动,并以此进行课程开发。

二、活动过程

(一)开展“走进民俗、认识民俗”活动

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离不开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1]。要想深入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丰富多彩的福鼎民族民间文化。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开展以下几个活动,带领学生逐步走近民俗、认识民俗。

第一,传统民俗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将邀请民间老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做相关民俗讲座,以拉近学生与民俗的距离。

第二,亲身体验第十届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文化旅游节盛况。在桐山溪畔,可以——亲,青山绿水;赏,地质画廊;观,文艺民俗;尝,闽东味道;品,福鼎白茶……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福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第三,新课标指出教师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福鼎丰富的民间饮食文化,笔者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味小吃,通过观察、品尝,全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营造一个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在课堂中,笔者带领学生通过做美味、看美味、闻美味、尝美味、评美味。然后指导学生仿照例文《鸭血粉丝汤》,选择并整合所找的资料,自主完成习作《福鼎小吃之×××》。

第四,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新课程标准,结合生活,笔者开展了“福鼎肉片”主题式跨界教研活动,努力探寻跨学科间的创新融合点。在“福鼎美食之肉片”的习作指导课上,课前笔者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制作肉片介绍卡,融入美术学科元素,让学生心中有画面。通过播放美食福鼎乡音民谣及各种美食图片,多感官调动学生的兴趣,融入音乐学科元素,让学生心中有旋律。

(二)开展与民俗有关的主题式活动

以主题式活动为依托进行阅读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发展其语言感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开展主体性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2]。笔者整理了大量与民俗有关的学习资料。

首先是教材中的三篇课文:《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这三篇课文都与民俗有关,但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民间艺术,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核心知识进行整体教学,引领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学习课文引出相关的其他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然后笔者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精心收集读本,一本是内容准确、语言通俗易懂、介绍引人入胜的《中华文化普及丛书之中国民俗读本》;另一本是福鼎人民自己编写的《福鼎市民风民俗》,具体介绍了福鼎方言琐谈、福鼎饼花和提线木偶戏、沙埕铁枝和线狮舞、前岐马灯、秦屿鱼灯、佳阳双华“二月二”等15种民间艺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三)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民俗呢?笔者进行了教学整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学以致用。教学设想如下。

第一,在教学课文《牛郎织女》时,教师让学生同时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孟姜女》《白蛇传》等,民间故事在现代社会具有很高的文化意蕴;还可以引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民间故事会”,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得到心灵上的强烈共鸣,即把这些课文当“引子”教,让学生经历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由选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并以此为语文学习范本,引领学生更好地阅读长篇作品或整本书,通过阅读具体的“引子”范本,启迪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扎实推荐关于“民俗”的读本教学,感受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例如,教师推荐《中国民俗简明读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华民俗故事》《民间故事》等读本,在阅读中不断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不断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第三,在丰富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亲近民俗”的交流会。交流会前,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成立各小组,如考察组走街串巷,“身临其境”实地考察家乡的民俗风情;查阅组到校图书馆、档案室、书店等,搜集查阅家乡民俗文化的文字记载。尽管前期有充足的准备,但资料比较多而杂乱。此时,整理资料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汇总。在交流会上,学生或说或画,或演或唱,在交流体验中感悟民俗文化的魅力。

结语

通过系列的主题活动,民俗文化一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民俗民风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我们期待学生在亲近民俗中牢记经典,让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福鼎读本民俗文化
雏燕
江小波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福鼎举办第九届白茶开茶节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