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艳
(福建省福州民族中学,福建福州 350000)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和感悟的过程,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和鉴赏,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1]。目前,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实现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大幅度提升。
学生主体性被忽视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听”和“记”,缺乏“说”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十分不利。除此之外,阅读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欣赏和感悟的过程。每个人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不同,阅读同一篇文章也会获得不同的感悟[2]。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很少去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而只是将自己对文章的解读或者教参上给的解析作为标准答案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这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初衷相违背。
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如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低效的课堂都是由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合理而造成的。部分守旧派的教师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墨守成规,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处在完全被动的学习状态。
通过对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语文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多局限于文章本身,很少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现代文包括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记叙文等,其中很多文章有着丰富的内涵,尤其是一些抒情文等,蕴含的情感十分深厚[3]。很多的意象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感悟。然而对于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在教学中落实。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尤为重视这一点。阅读过程是一个品味和鉴赏的过程,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欣赏视角不同,从中获得的知识和感受也不尽相同。换言之,教师或者他人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鉴赏,必须要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品味,只有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有效性视角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少说多练”的原则,尽可能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而不是将自己对文章的解读直接灌输给学生。除此之外,文章鉴赏结果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坏之分。所以,在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后,教师不要按照教参上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衡量学生的对与错。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并适当地参照教参上所给的解读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和完善。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再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使用也难免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有效性视角下,语文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自己经常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进行简要阐述。(1)多媒体教学法。这是笔者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现代文有着优美的意境,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将其展现出来,就能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将朱自清笔下描绘的月下荷塘画面以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吸引,他们表现出浓厚的阅读兴趣,课堂教学也因此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小组合作教学法。这是教育领域中深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例如,在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笔者设置了“21 世纪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拿来主义’,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浓厚,教学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3)诵读教学法。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层层把关和筛选出来的,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偶尔会使用朗读教学法带领学生阅读。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辞优美,意味隽永,情感深厚。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诵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良好的诵读环境中,学生认真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文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素质教育强调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这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德育价值的现代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带领学生深入剖析,将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的讲解和指导上。例如,在讲解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时,笔者抓住其中的三点,即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丰富的课堂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容量得到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因此得以开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受到了情感熏陶。这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调整和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把关工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多元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