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坤
太极是什么?太极思维又是什么?
“太极”一词,首先出自《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并非什么“非此即彼”,看上去两种表面冲突的力量,在太极中兼容并蓄,是事物能够同时拥抱若干层面的两个极端,即兼容黑白,成为既非至阴、又非至阳的圆圈,而又同时能以阴阳区分目标的太极双鱼图。
太极思维,是一种以交合、互变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方法或构建出来的思维的模型,即是不变的内核与变的手段相结合的产物。
交合思维,就是在原先的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将相关或者不相关进行交合,形成新的统一体,从而创造出新的功能或新的价值。
交合思维不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助力,同时也是企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获得更好商业机会的重要手段。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交合思维,创造出未见的未有的新事物,以达到“无中生有”的效果。
互变思维,是要运用互相转化的思维,对其进行前后、左右、上下、正反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消除原有的不安定和不和谐。
进行企业项目管理活动的时候,运用互变思维,进行各种因素的综合思考,可以实现最优质的工作成果。例如,通过不同工序的前后统筹与顺序互变,形成最顺畅的执行流程。一个项目中原有的流程虽然很好,但总是达不到最理想的执行速度,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每个步骤,比较不同工序的作用和成效,运用互变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形成更适宜的流程顺序。这便是现代管理学中项目管理的由来,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是美国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德国)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工程执行过程中,奥本海默应用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整个工程的规划,大大缩短了项目所耗时间。这一工程的成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系统工程的发展,也为现代项目管理奠定了基础。
树立这样的概念,引入互变和交合思维可以提高效率的变革。和许多人的一般常识相悖的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商业过程,首先应该问的不是“我们应该怎样相应地变化”,而是“我们自身代表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这应该是永远不变的,而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可随机而变。换个说法,高瞻远瞩的公司能够从烦琐的做法和商业谋略中(这应该应时而变)分离出他们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经久不衰的使命(这应该永远不变)。比如,美国惠普公司的高级主管们就经常谈及这种重要的区分,惠普公司在1995年的年度报告里把自己比喻成一个陀螺仪,就指出了这样的关键思想:“上百年来,陀螺仪被用来引导轮船、飞机和卫星,它的特点是外围的轴架可以自由运动,却稳定不动,与此相似的是,惠普公司的核心也存在着稳定的品质着公司员工继续领导和适应技术与市场的变迁。”
引申而言,这便是太极双鱼图的不断变化又相对稳定的架构。商业过程中的关键是保持核心,同时刺激进步。成功的企业大都有意、无意或者不经意遵循这样的原则。
受本人才疏学浅、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足等因素影响,本人只能粗浅地对其概念进行简单阐述,不足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