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体”的美学特征

2019-11-26 13:09陆茜茜
文学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南渡思妇梧桐

陆茜茜

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是在作家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上的独特风格的表现。它既能体现词人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情感和个人理想,又能将这些情感带入创作中,使词作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丰富其创作。李清照所在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复杂性使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一.语言美

李清照的词在南渡前的主要词风是清丽明快,南渡后词风主要是凄凉低沉,词中的内容和词人所表达的情感都表现的很明显,使读者读到词就能感受到词人强烈的情感。造成这一事实的主要原因在于,词人利用自己超凡的语言驾驭力,将生涩难懂的词语简易化,用日常口语入词,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大众化,使词不仅能表达词人的情感还能表达广大与词人有相似境况的人的情感。如《减字木兰花》中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首词就很明显的体现出词通俗化的特点,词中直接道出女主人公在新婚之际的害羞,并用“奴”来自称,使词更加贴近生活。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不需要做任何注解,就能将词人对丈夫不得不远行的难舍之情生动的表达出来,这些句子看似平常,但仔细去品味,词人引用王维的送别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直接明了的抒发自己对丈夫远行的无奈和不舍,使词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有论者把清代学者彭孙遹《金粟词话》中所谓“用浅显之语,发清新之思”视为“易安体”的基本特色之一。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无论是清丽明快的词风还是凄凉低沉的词风,其词的语言都具有这一特点。词中语言通俗易懂,化俗为雅,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却很新颖,不会拘于旧的格式,从而形成了李清照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意象美

审美意象作为审美追求的对象,在诗词创作中一直是创作者们所向往的。词作中的意境是由众多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意境是词人用来寄托自己情思的媒介,意境是由众多意象构成的。只有将众多意象细腻的刻画出来才能更好的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李清照词的意象与意境中带有一种委婉曲折伤感的情态,词中的意象随着词人生活经历的转变,所含象征意蕴也就随之而变,读者可以从她所运用的各种意象中,感受到词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思想情感,从而也就构成“易安体”中的一大美学特征。清照词中通过意象群来抒情达意的词随处可见。常用的两大意象群是:自然景观、思妇形象等,这些意象群的使用,将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致。

首先描写的意象群是自然景观意象群。在李清照的词中最常见的自然景观意象群有“菊”、“梅”等,常被词人赋予自己的情感。随着词人身世环境的变化,词人的心态也会随之而变,而词中所写意象也会随词人本身心态历程的变化而富于丰富的意义。李清照词中写“梅花”意象技巧十分高超,如《玉楼春》是词人在元祐祸起后改变其心境的写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此篇《玉楼春》,虽然词中没有出现“梅”这一字眼,但从其勾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写的依旧是凌寒留香的红梅,此时的“红梅”所蕴含的情感与之前截然相反,词人没有直接写梅花的盛开,而是直接写梅花的凋零,在赏梅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当前处境的忧心忡忡,借物抒情,写出词人的“憔悴”、“闷损”等情绪。词上阕写梅的意态以及对梅花内蕴的欣赏,从中也蕴藏词人此时的心情,想要通过梅来诉说自己的忧心。面对当时政治背景,家人遭受迫害而自己也自身难保的情况,道出词人对未来的忧愁和无力。清代学者朱彝尊在其《静志居词话》中评述:“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李易安词‘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此花之神。”词中写出了梅的神韵,同时也写出词人当时的心境。

其次描写的是思妇形象的意象群。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其词的一大特色是以自身为喻作闺阁词,这相比“男子作闺音词”更具真实性,更为贴近现实,因而词中常写思妇的形象。李清照词作中的思妇形象,随其南渡前后情感经历来分大多可分为两类思妇形象,如南渡前情真爱浓的闺中思妇形象和南渡后感生忧时的漂泊老妇形象。南渡前的思妇形象在这些词中都有表现,如《一剪梅》、《小重山》、《满庭芳》、《减字木兰花》等,再如《诉衷情》中对思妇的刻画: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词中的思妇正处于情真爱浓的时候,通过写女主人鬓边的残梅来侧面刻画出人物的形象,通过“更挼残蕊,更捻余香”这一动作将自己对丈夫的浓情思念和孤单清冷的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南渡后的思妇形象大多都被词人赋予一种“感生忧时的漂泊老妇”形象,比如《菩萨蛮》二首、《南歌子》等,如《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中所描绘的思妇形象: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是词人南渡后“病起萧萧两鬓华”思妇形象的写照。生动形象的将历经沧桑后的思妇形象描写的淋漓精致。

三.意蕴美

李清照的词由于与其他词人的创作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具有一种落差感极强的意蕴,故被称之为“易安体”。她的词使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词人特有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将词人的情感表达的更加清晰明了,引起读者的共鸣。李清照词中所写的意境都是由我们日常中常见熟知的意象构成,但往往所表达的内容又很深刻。

李清照词中常用意象来刻画所隐含的意蕴。如“梧桐”这一词在就具有多种象征含义,隐含深厚的意蕴。在我国古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就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寥的意蕴,白居易《长恨歌》有“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饱含凄清幽怨的意蕴;李煜《相见欢》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蕴含着诗人深深地忧愁等。而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出现“梧桐”,如《念奴娇》和《声声慢》中,所描写的“梧桐”是“清露”中的“新桐”和“细雨”中的“秋桐”,到了《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一词中则说“梧桐应恨也来霜”,这三首词中所含的意蕴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没有悼亡之意,但在《忆秦娥》中则所含的基调就大不同于之前。词中两次出现“梧桐落”,在古典诗词中,梧桐死或梧桐落可以用来意指亲人的逝去,李清照在这里将所写的意象象征化、诗意化,“西风催衬梧桐落”就是用梧桐的飘落喻指丈夫的亡故,写出了自己对丈夫的不尽怀念和凄冷寂寞之情。词人将常见之境运于常见之景中含蓄蕴藉的将情思表达出来,将原本普通平淡的思夫寂寥之情充满诗意化的表达出来,更具有感染力和渲染力。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中曾说:“宋闺秀词,自以易安为冠。”再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这首词中既有家国之念也有身世之叹。这首词是李清照继其《蝶恋花·上巳召亲族》一类作品之后的、又一首将身世之叹合并于家国之思的词作。这类词的意趣还在于它打破了作者原有的诗、词的边界,使家国之念在被儿女私情所占据的《漱玉词》中,开始占有重要空间。

总之,李清照的词不仅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使词具有和谐的音乐美,并将音乐性、抒情性集于一体,集中体现了“易安体”的美学特征在语言方面的运用。词作中意象的描写是为其意境服务的,便于将词人的情感寄托于其中,达到所要创作的目的。采用常见的意象入词,使词的内容和情感更加生活化,易于读者产生共鸣。而且“易安体”中其拥有丰富的意蕴美,也让读者们感受到一大女词人的多变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从而加深我们对李清照这一女词人的了解。

猜你喜欢
南渡思妇梧桐
梧桐妈妈有办法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梧桐树下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梧桐深处凤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