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猛
对于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施而言,教师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理论知识的吸收上,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在各种常见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上已经比较丰富,这时,教师应当更多的给学生提供利用知识的学习空间和平台,让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更强。此外,教师还可以慢慢展开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利用学过的操作方法来制作各种生动有趣的作业,有创造性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才是学生良好掌握这门学科,充分吸收了各种理论知识的写照,也是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有更多实质性的收获与提升,让自己的学科素养得到强化的一种方式。
进入高年级后,仍然有些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夯实,就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仍然需要首先将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过度关注理论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知识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各种趣味化的学习游戏,以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这样的方式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学生也会基于游戏过程让已有知识得到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会慢慢得到强化,大家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的掌握吸收,这才是课程教学实效的一种体现。
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有各种展开与实施方法,例如,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趣味指法”、“青蛙过河”等引入课堂,随着屏幕上不断跳出来的字母,学生紧张地在键盘上寻找着,胜利的欲望促使他们尽力输入正确的字母,通过几次练习,学生很快就熟悉键盘了,而且准确率和速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践非常重要,学生就理论知识有再牢固的记忆,如果缺乏实际应用,最后都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内容。相反,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有了充分的实践空间,自身的思维会慢慢活跃起来,也能够基于这样的实践过程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这才是进入高年级后更为推崇的教学实施方法,也是加强学生学科兴趣培养的一种路径。
进入高年级后,学生间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就信息技术课程很感兴趣,且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网络,因此,课堂上讲到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非常轻松,学习过程也很简单。有些学生则由于缺乏课程学习的兴趣,且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很少,这就会产生课堂上对于老师讲到的内容跟不上,自主探究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与强化的问题。对于学生间的这种学习差异,教师不仅要充分意识到,也要在教学方法上给予相应的调整变化。教师要对于不同学生多展开差异化指导,并且进行不同的教学任务的安排设计。这样才会让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水平出发,促进学生弥补知识体系中的不足,起到很好的教学推动与强化效果。
例如,五年级开展“制作表格”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针对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三阶幻方,让能力稍强的学生完成四阶或五阶幻方,让操作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完成六阶幻方。通过开展差异化教学,既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了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整体的针对性更强,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真实的学情出发,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建立。这才是我们更推崇的教学实施方法,也是让学生不断在已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学科能力不断强化的教学过程。
进入高年级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乐趣,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师的各种学习要求。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比如,可以给学生设计开放创新的学习任务,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完成这些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趣味性更强,学生也可以有各种发挥,大家会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更直观的体会到学习乐趣,自身的知识实践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
例如,开展“画图”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画的一棵树为中心进行拓展绘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作品创作。又如,给学生讲到“复制”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对复制操作进行创新,这时学生会轻松地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四个汽车轮子,可以复制出与所画动物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由一朵鲜花复制出很多朵花。大家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总是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这样的学习探究过程不仅充满乐趣,也会带给学生很深的学习印象。这比教师单纯的进行操作方法的讲解起到的效果会好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后会牢固记住这些操作方法,知识的理解吸收程度会更高,教学的推进效果也会更加理想,这才是高年级阶段信息技术课堂上更好的教学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