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主要集中在写作之前,选题、立意、结构、提纲等直接决定了作文的优劣。而《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提到,“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为小学教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提供了写作后的努力方向。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极为重要的一环。一般情况下,教师是小学生作文好坏优劣的评判者。但是实际上,语文作文的批阅不能仅仅限于教师自己,而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接触习作修改。常言道“文不厌百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积累,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根据提纲讨论修改。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关的主题,阅读素养和写作的训练点点状分布在每一个单元中。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单元备课,找个课文中明显的写作训练点和联系点,在每一节课上都针对这个写作训练点进行强调和训练,包括作业的布置也围绕这个写作训练点进行设计。那么一个单元下来,就有了理解能力的训练,接下来就是语言运用的能力展示。每个单元之后的习作课,教师只是给出主题,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习作题目,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列出文章的提纲。那么课堂上围绕着提纲进行讨论,进一步的修改,帮助学生确立写作的方向以及内容构思。不同的文体,描写侧重点又各不相同,通过一次次的修改和讨论,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的安排,逻辑思维的训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进行《我的校园》习作时,学生按照班级既定的小组划分,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确定写作方向,并列出写作提纲。同时,小学生按照组别对提纲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可以对展示的提纲进行讨论以及给出自身小组的见解。这样,学生可以在写作的顺序上有一定的认识,如按照由校门向里的顺序,还是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抑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或是从右到左的顺序。在写作内容上,重点要写的包括哪些景物,略写的又有哪些?而哪些又是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的。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上,会有很好的认识。再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写作,就会有很好的结构以及内容。
第二、抓住经典片段进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物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形象。而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正是捕捉细节进行描写的能力。为了让文章更加的充满活力,具有生命的魅力。我们在修改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修改出细节。如,一次小学生在习作中,对龙虾进行了描写。他写到:龙虾很大,比我们的手指还要长很多,虾枪坚硬而锋利,两根触角在水里一摇一晃,虾脚则密密麻麻,又多又快,在水中好不威武。尽管这名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也写出了龙虾的一些特征。但并没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述,缺乏生动性和生活化。笔者在进行指导后,他改为:龙虾有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不停地左右摇摆着,活像戏剧里的武将。眼睛圆溜溜的,黑的发亮,如果你用手一碰,它的眼睛马上缩了回去,你拿开手它就又凸了出来。它的背一拱一拱的,活像一个驮背的老公公。尾巴有五片,打开时就像一把折扇,又像几片红色的花瓣,有时还听到沙沙的声响,如果遇到强敌,它就把尾巴一撅,迅速后退,逃之夭夭。这样一改,笔触变得细腻,一个鲜活的大龙虾捧在读者面前。这样按着一定的顺序,根据事物的细节进行表达,则会有非常好的写作效果。
第三、相互批改发现存在问题。有句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很多时候是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的,究其原因无非是知识面相对狭窄,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别,再就是仅仅从自己的角度修改自己的文章,思路唯一,容易出现定势。而采取相互修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既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讨论修改,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在修改中得到提升,一篇篇好文章就在修改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