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教育领域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在不断创新,对于课堂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但是除了能够合理化教学模式,同样的也需要在课堂提问的相关问题上做出一些调整,了解到课堂优化的重要性,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课堂提问无设计,缺少思考价值;课堂提问太复杂,不易理解中心思想 可能由于每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于提问这个环节不重视,可能会象征性的向同学提问,又或者是因为需要提问才进行提问,这都不是课堂提问的正确方式,因为课堂提问目的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诗词阅读的时候,有很多意象,学习《静夜思》中的“月光”,如果可以引导提问还出现在其他哪首诗中,含义是否相同,这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而很多的课堂提问只是“听懂了吗”“有同学读过吗”等等,固然课堂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有价值的提问,就导致学生没有继续思考价值,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不愿意思考。
前面提到,课堂提问过于单薄,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但是也不可以过多设计课程提问,过犹不及,需要考虑到课堂深度,否则,即使课堂提问是有价值的,但是学生难以理解,反而多此一举了。尤其是不同年级对于阅读的理解程度有限,而且小学生的阅读量很有限,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储备量和高年级的不同的,有的时候较为复杂的提问反而会使学生思维难以转换,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有设计的提问,从而优化课堂阅读教学。
(二)课堂提问以教师为主,不重视学生发问 其实,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化教学模式,大家潜意识都会认为这个课堂就是教师,所以这也是教师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所以有不少教师认为,现在最常见的课堂提问的模式是:教师书面或口头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交流――教师评价或小结。由于这些问题只是教师的一种假设,往往缺少学生随堂的、灵动的生成[1]。所以,大多数的课堂提问都是以教师提问为主的,学生只是被提问者,忽略了学生发问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课堂上缺少答疑解惑,虽然课后也可以请教老师,但是可能思维就完全不一样了,或者是不记得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是需要提升的。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具体课堂具体设计 作为课堂的主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从设问效果上看,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2]。比如说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则文章时,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想了,那么在提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对课外的延伸,为什么年纪小小的周恩来总理会说出这样的话?当时我们的国家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在文章哪部分有所体现?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文章情节以及阅读重点进行深层次的提问,从而使这篇文章在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上都得以学习,才能够优化课堂学习效果。
(二)强调学生主体提问,增强思维拓展能力 大多数的课堂都是教师提问,长期以来,导致学生形成惯性思维,不爱思考,不爱动脑,所以应该强调学生主体提问。比如在阅读学习《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篇课文时,大家对于这项实验过程和结果都十分好奇,肯定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提出最困惑的三个问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解答,最后由教师总结问题答案,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提问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做到及时解惑。而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理解的程度,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提问而引申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课堂提问向课外阅读拓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多种探究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能够从多角度提高阅读质量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说《普罗米修斯》这篇文章,是源自希腊神话,神为什么要偷火种呢,希腊神话是一个怎样的体系,代表着当时希腊什么主流思想等等,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同时还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而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课堂,如果教师不能够合理设置课程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提问过于复杂,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可能导致低年级学生找不到课堂重点,而对于高年级提问如果太浅显就起不到提问的价值,所以说优化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增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当堂消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