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棣,徐海亮
当前,在部队实战化背景下,提高军人体能、增强军人体质是促进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人与作战环境有机结合,增强战斗技能的重要环节,对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打赢现代战争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军事体育训练的根本目标。军事体育训练功能具有鲜明的实战性,内容具有科学的系统性,对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过程具有严格的强制性,实施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与战斗技能训练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军事体育训练是军事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事与体育两大领域的有机结合。强调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对军事体育训练的思想站位与训练自觉,分析军事体育训练的改革变化,才能推进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
军事体育是什么,军事体育训练有什么作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答,即便是每天都在与军事体育训练打交道的部队官兵,对此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理清军事体育的基本认知,明晰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军事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训练,是军事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林建棣 等,2012)。这在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通用教材《军事体育》(2012版)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训练管理部印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训练教程》(2018年版)中已明确(林建棣 等,2018)。既揭示了军事体育与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的相互关系,也明确了军事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特征,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目的。在军事体育训练语境中,军事体育是一个总体概念,也是上位概念。军事体育包括部队军事体育训练、院校军事体育教育和军事竞技体育。
军事体育训练:简称军体训练,是军事体育的下位概念,也是军事体育最核心的表达,是具有军事实用价值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训练,是部队共同科目训练内容之一,也是技术战术训练的重要基础。军事体育训练包括基本知识、基础体能、实用技能、岗位能力、综合应用和体育活动等内容(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2018)。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作用是提高体能、增强技能,夯实战斗力根基。
军事体育教育:军队院校的军事体育训练,主要是培养人和教育人,所以称为军事体育教育。它是院校军事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授军事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员体质、培养学员良好军人道德和意志品质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军事体育教育贯穿于院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建棣 等,2012)。
军事竞技体育:2019年10月,我国武汉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00多个国家的军队健儿同台竞技,是典型的军事竞技体育大赛。军事竞技体育是以运动竞赛为主要特征,以服务部队、提高战斗力和创造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的军事体育活动。
军人体能也被称为军事体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概念,也是一个容易被混淆与军事体育训练相等同的概念。实际上,体能是指身体能力,是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而2011年版《军语》对军人体能训练界定为按照有关标准对军人进行的身体素质的训练(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 等,2011)。因此,体能训练是军事体育训练的一部分,它不等同于军事体育。
军事体育是体育的一部分,二者密切相关:1)同根同源。体育的发展史已证明,军事体育源于体育,体育则与军事训练密切相关(荣高棠,1982),二者源远流长,同根同源;2)属性一样。不论是军事体育还是体育,都是人的运动,不会因为是军人,运动的主体属性就会发生改变;3)特征相同。不论是体育还是军事体育,身体练习都是基本特征,都是以身体练习来达成训练目的,都需要在训练中遵循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由此,体育也好,军事体育也罢,都是人的身体练习。体育的许多项目也是军事体育的课目,体育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也能够应用于军事体育训练中。所以,军事体育具有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李之文 等,1997;李之文,2014)。
但由于军事体育姓军为战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军事体育与体育是有区别的。1)训练的目的不同。军事体育的目的是提高战斗力,军事指向性十分明确,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斗争需要(苏肖晴,1999)。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体质,这是二者的最大区别。军事体育的核心是练兵备战、练兵打仗。所以军人的引体向上不摆动,区别于体育的器械体操练习,是为了战场上能引体向上、攀越障碍,并非单纯的引体向上;2)训练对象的特指性不同。军事体育训练的主要对象是军队官兵(含文职人员),有着明显的特指性。体育则具有大众性,如群众体育、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等;3)训练实施的强制性不同。参加军事训练是军人的职责所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受个人喜好影响。而群众参与体育则一般在闲暇时间、温饱之后,属于自愿行为。综上所述,军事体育与体育有联系、有共性,但也有区别、有自身特性。军事体育源于体育,但不等同于体育。形象地说,军事体育是“痛快”的训练活动,痛苦与快乐并存。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不是军事体育;只有痛苦没有快乐,也不是军事体育。
2018年,在军事体育训练上有两个引人关注的重要文件出台,一是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二是经习近平主席批准,全军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新一代内务条令。前者是我军第一次为军事体育训练制定专门的大纲(此前,采用《军人体能标准》),是一部适应我军使命任务,适应实战化军事训练,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夯实战斗力根基的军事体育训练“基本法”。后者第一次在内务条令(第229条)中明确规定:“军人应当严格执行通用体能训练标准,落实军人体重强制达标要求”(中央军委,2018)。充分表明了军事体育训练已与强军目标息息相关,事关重大,也与军人的行为规范相联系,成了军人的基本要求。
在强军目标牵引下,军事体育训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凸显了明显的成效。
1)顶层设计。2014年12月原解放军四总部联合颁布《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在深刻分析军事体育训练面临的形势、肩负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相关政策。军事体育训练的改革发展有了顶层设计,这在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史上是前所未有的。2)基本遵循。2018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颁布《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对军事体育训练的组织管理、方法程序、训练保障、奖惩激励,以及军事体育训练的课目设置、训练时间、训练考核、成绩评定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和细致的规范统一。整体重构了军事体育的内容体系、课目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军事体育训练提供了基本遵循。3)系列举措。①组织骨干培训。从2016年至今,为《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试训和全面施行,军委训管部先后在特战学院和原南昌陆院举办了多期全军专(兼)职军事体育参谋和军事体育骨干培训班;②编写印发与《军事体育训练大纲》配套的《军事体育训练教程》《军事体育训练常见伤病预防手册》;③研究制定军事体育训练场(馆)保障标准和训练器材保障标准;④组织专家到基层送教送学和指导帮训;⑤组织拍摄军事体育训练电教教材;⑥全军师旅级以下部队组织开展以《军事体育大纲》课目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育之星”通讯赛;⑦编修发布《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军事体育教学大纲》;⑧组织编写军队院校《军事体育》教材;⑨组织开展军事体育训练专题调研活动。可以说,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态势是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1)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从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高度,对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实战化军事训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军须强体,强体为打赢。军事体育训练作为实战化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对提高官兵身心素质、满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军事体育训练的改革是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夯实部队战斗力根基的现实要求(《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2015;刘卫忠,2018)。2)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军事体育的必然要求。军事体育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根本目的是满足战争需要,已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基本认识。美军提出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官兵打造成“作战运动员”;俄军将军事体育训练作为作战准备的基本要素,2014年3月普京发布总统令恢复《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体现了对现代战争中体育训练价值作用的重新审视与定位;日本自卫队认为“身体是官兵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军事任务的基础”;以军从各级司令部到基层部队都配备有专业军事体育组训者。世界主要军事强国还在军事体育贴近实战上提出了许多新举措新要求。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军事体育训练充满着强烈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挑战,必须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军事体育训练,才能为我军建设由大到强夯实基础。3)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在很长一个时期,由于“军事体育体能化,体能训练简单化,以跑代训常态化”,加之“信息时代体能过时”等认识误区,军事体育训练与练兵打仗的要求渐行渐远,与实战化军事训练不相适应的矛盾愈加突出。存在着官兵整体体质水平偏低、体能素质失衡、运动技能较弱、特殊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训练伤病率偏高等现象。为破解军事体育训练的突出矛盾与现实问题,必须加快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刘卫忠,2018;林建棣,2015,2018)。
军委训管部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6月组织专家对部分部队、院校进行了军事体育训练专题调研,深感自《军事体育训练大纲》施训以来,全军上下对军事体育的重视程度已大大提高,与大纲颁发前相比有了两大明显变化。1)思想观念转变明显。问卷调查表明,认为“大纲颁布后,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热情与氛围较之前相比明显提高”者占92.04%,认为“课余参加军事体育训练人数显著增加”达95.36%,表明“强军须强体,强体为打赢”已逐渐成为广大官兵的训练共识和自觉;2)训练效果提高明显。对30余个部队旅(团)级及以上单位和军校官兵进行了必训课目抽测,与2018年11月相比,2019年6月的平均及格率和优良率都有了明显提高。表明了广大官兵的身体素质与军事体育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抽测数据分别来自作战部队和非作战单位,提示训练成效的提高具有普遍性。
总体来看,《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发布以来,军事体育训练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前些年练兵备战、练兵打仗的思想淡化,为考而练等的和平积弊还尚未完全肃清。军事体育训练水平与强军目标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广大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积极性与科学组训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长期制约军事体育训练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矛盾问题还尚未有效解决。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破解与推进。
新时代军事体育训练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不仅影响到了每名官兵的训练与考核,更重要的是与练兵打仗、实现强军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
新时代的军事体育训练必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把军事体育训练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战斗力生成链路上的关键基础抓紧抓牢。加强军事体育训练不仅仅是“体育出战斗力”,而且是“强军须强体,强体为打赢”的时代需要。习近平主席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指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串起了体育—强国—强军的内在联系。可以说,军事体育训练与强国强军梦的实现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军事体育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基础,作为部队战斗力的基石作用,是不会改变的。
军事体育训练说到底是身体训练,身体素质要提高,体质水平要改善,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1)加强自觉性。军事体育训练有“3个不一样”:练与不练不一样;练多与练少不一样;科学练与不科学练不一样。军事体育训练的核心要义在于练,在于科学练。要夯实战斗力根基,要在军事体育训练上赶超世界强国,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必须切实提高广大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的自觉性。2)把握科学性。科学组训是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部队训练伤病率高发,是困扰和制约部队军事体育训练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关键的问题在于缺乏军事体育的专门组训人才。3)提高实效性。军事体育训练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军事体育训练贵在坚持,重在常态化训练机制的建立。军事体育训练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方见成效。
推进军事体育训练发展,需要有新举措和新办法。1)优化创新训练内容。牢固树立姓军为战的军事体育训练观念,注重战场需要,突出岗位需求,不断优化训练内容。在严格施行通用训练课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军兵种专项课目训练;积极探索和研究与新作战样式、新训练模式相适应的军事体育训练内容创新与方法创新,积极探索和创设与军兵种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新的军事体育训练课目与组训方式;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军事体育训练大纲》滚动编修,不断完善军事体育训练内容体系。2)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正规化与实战化,人才支撑是关键。加强军事体育管理组训的人才培养,要建设好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军事体育人才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军事体育管理组训岗位任职制度与培训机制,逐步推行军事体育教员、军事体育参谋和军事体育士官任职资格认证;高度重视院校军事体育教育,发挥军事体育人才培养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培养军官学员军事体育爱好和专长,实行学员毕业军事体育单项技能“四会”教学能力考评,为部队基层培养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员;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依托相关院校建好建强军事体育专业;培养军事体育高层次人才,加强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为军事体育训练的改革发展提供专业支撑。3)改善训练保障。加强军事体育训练条件建设,是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建立健全军事体育训练器材设施保障标准与保障机制,倡导训练资源共享,建立训练场地设施跨单位同城共用保障模式;坚持训练场地设施的规范化和实用化,注重军兵种专项训练设施建设;重视开展演训条件下的训练设施器材研发,突出训练设施器材的野战式、移动式与便携式,为官兵的军事任务遂行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与适应。4)下大力气预防伤病。训练伤病是影响和制约军事体育训练深入开展的严重瓶颈。从目前来看,广大官兵高涨的训练热情与严格的科学组训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由此,要高度重视军事体育训练伤病预防,必须关口前移,从科学训练计划入手,遵循训练规律,规范训练流程,注重方法得当,加强过程防范;坚持训练过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坚持训练实施的专业指导与分类指导;在夯实体能素质、全面发展身体能力的基础上,强化打仗需要、军兵种特色的专项训练与专项防护。5)积极开展比武竞赛。军事体育最具魅力、最具活力的要素是比武竞赛。要坚持以比促训,充分调动广大官兵训练热情,在部队和院校广泛开展以大纲课目为主要内容的比武竞赛和达标创纪录活动,走常态化、制度化群众性军事体育练兵路子;坚持崇尚荣誉,开展军事体育训练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为训练尖子标兵披红戴花;适时举办不同层级的军事体育运动会和训练现场会,总结经验做法,梳理问题不足,营造训练氛围,昂扬训练激情,不断掀起训练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