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浩 袁泉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我院体育特色课程模式的构建充分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体育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好掌握特色体育课程的练习技能和方法,促进课内外一体化,形成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体育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一)构建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每学期开设理论课,内容不仅有大学体育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还有各项体育保健、卫生知识理论;适应性与文化性原则:课程的内容应力求多样性,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健康第一”目标导向下,优先考虑健康增进功效的项目,兼顾考虑运动项目的趣味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龙舟等项目,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应遵循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原则,二者不可偏废。
(二)特色体育课程建设元素分析
在遵循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的前提下,提出特色课程建设元素如下:结合地域特点、学院专业特色、引入时尚流行的元素、采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来建设特色体育课程。我院在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开设了体育舞蹈,田径、篮球、排球、羽毛球、跆拳道、乒乓球、瑜伽、柔力球等项目,形成了健身与竞技、休闲与娱乐、传统与新兴等内容为主的多层次课程新体系,并在近年来,将飞镖和毽球项目引入学生课堂,为课程体系注入了新得活力。
(一)院体育课程的总体设计
根据我院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的首要目的下,我院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设施及校园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财力、人力和物力,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开设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我院特色体育课程模式“一基础、一选项、三特色”,在两个学年4学期的体育课程中,具体请安排如下:一基础,即大一第一学期,年向全院大一学生,开设以长拳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一选项,即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实施体育选项课程,学院开设15个项目,学生通过网上选取任课教师、任课项目等形式来上课;三特色,即田径(定向越野)、飞镖运动、毽球运动,以嵌入式的组织形式,贯穿在每个学期的体育教学中。
(二)特色课程建设
我院紧邻武汉东湖,紧邻武汉东湖绿道二期,结合我院的地理资源丰富,开设了田径(定向越野)特色课程,开设飞镖运动和毽球运动,实现了时尚与新兴,时代与民族性现结合。在课程模式设置上,这三门课程均采用用嵌入式形式,在4个学期的课程中,定向越野和毽球每个学期都贯穿始终,飞镖运动在选项课中嵌入。在课时设置上,每个项目均不少于6学时的安排,在教学组织上,结合学员实际情况,在单元教学时段轮换进行特色项目的教学。
(三)实施特色体育课程的实践效果
1.教学实践成效明显
我院在飞镖课程的开设上实现课堂下学习、课外俱乐部、协会社团紧密结合的方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习方式,每学期参与飞镖课程的学习人数达到1000人次。特色课程的开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新了体育教学理念,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学生充分体验到快乐体育的学习。
2.学生体质增长
随着体育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特色体育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氛围增强,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展特体育课程,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一)将特色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体育教学为主导,课外俱乐部、协会社团等多元化组织协调的特色体育课程模式。
(二)因地制宜利用校园资源合理设置特色体育的教学内容,规范课程评价体系制度,设置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科学的特色体育教育。
(三)建立一支专业布局合理教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特色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